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调整与创新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14-06-05 00:08:44

  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副书记吴惠芳.jpg

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副书记 吴惠芳

    永联村是1970年在长江边上围垦建村的,当初只有245户人家,700多人,800亩地。由于地势低洼,十涝九灾,直到1978年,村集体仍负债6万多元,村民年人均分配只有68元,是全县最小、最穷、最乱的一个村。1978年7月,吴栋材同志作为第五任党支部书记,被当时的南丰公社委派到永联村,借助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东风,给永联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30多年来,是一个好书记,带领一个好班子,贯彻落实了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永联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永联村在全国近60万个行政村中,经济总量排名前三,上交税收排名前二,全面建设名列前茅,是连续三届的全国文明村,两次被中组部树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委书记吴栋材同志,先后被树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先后受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三任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现在,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两方面情况:

  第一、永联村从传统乡村到现代农村社区的发展路径。

  回顾永联村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走过的是一条以工业化牵引,带动城镇化,进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1978年,吴栋材书记来到永联村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突破“以粮为纲”的禁锢,带领农民挖洼地成塘养鱼,填高土地种粮食,第二年就实现鱼粮双丰收。凭借这第一桶金,又陆续办了八个小工厂。

  1984年,抓住苏南农民盖楼房需要钢筋的机遇,自筹资金30万办起了轧钢厂,第二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024万元,一跃成为全县十大富裕村之一。1997年,轧钢厂位列全国黑色金属加工企业前三名。永联村被费孝通老先生誉为“华夏第一钢村”。

  2002年,为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后期影响,自筹资金10多亿元,用341天时间,打造了一座百万吨钢铁企业。轧钢厂发展成为大型联合型钢铁企业——永钢集团。

  2008年起,面对全球金融风暴,永联村逆势而上,加快转型升级,多元发展,形成了钢铁、重工、物流、建设、金融投资、旅游餐饮6个板块。2013年,在整个钢铁行业形势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永联村上缴国家利税11.3亿元,净利润7.4亿元。

  永联村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也牵引和带动了城镇化建设。现在,永联村区块分明,布局合理。5000亩新型工业区,环保高效;8000亩现代农业区,绿色高产;1000亩水网、河流、道路,自然通畅;1000亩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宜居。

  回顾永联村的发展历程,有三点启示:一是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工业化的支撑,城镇化不可持续。二是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就地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三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农业现代化是必然要求。

  第二、永联村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与探索。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社区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传统的熟人社会被打破,形成了半熟人社会。这样的新型农村社区,村民自治模式下的村委会显然难以管理。我们的做法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参照城市社会管理体系,突破村民自治管理模式,由村委会治理模式转向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社区管理模式。具体而言就是理顺关系,各司其职,形成“五位一体、共融分治”的管理体系:

  一是理顺村镇关系,积极争取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是理顺村社关系,大力推进社区自治。

  三是理顺政经关系,推动区隔型的村委会体制向功能型的经济合作社体制转变。

  四是理顺村企关系,由村企合一向村企合伙、村企合作转变。

  五是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大力培育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形成有益补充。

责任编辑:余玄
标签:中国社区发展协会, 中国社区发展论坛, 永联村, 吴惠芳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