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康研究

黔西县铁盔村:富民路连通山外 小康社会近了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4-06-11 08:57:38

  4月24日清晨,一向沉寂的黔西县铁盔山村沸腾了。一辆装满出栏生猪的大卡车从淹塘三组出发,顺畅地行驶在新修的简易公路上。三五成群的孩子踩着新毛路上学,一路活蹦乱跳。

  路——终于通了!

  这是一条长1.5公里、宽4.3米的毛石路,从铁盔山出发,蜿蜒伸向山外。这条路,凝聚着铁盔山村淹塘二组、三组、四组200余户村民多年来的梦想、智慧和艰辛。

  铁盔山村是国家一类贫困村,全村人均耕地仅1.17亩,苗族、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0%。因村民全部居住在山上,而此山又貌似铁盔,故名铁盔山村。长期以来,因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村民出行难、小孩上学难、农用物资运进难、出栏生猪等农产品运出难等问题,严重困扰着该村529户村民的生产生活。

  为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早在1994年,铁盔山村党支部经过研究,决定村民自己投工投劳修路。县交通局向村里提供了炸药等物资支持。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1997年底,全村终于建成长17公里、宽4.3米的简易公路,七个村民组通车。

  但是,这几年来,原来修筑的道路已不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特别是淹塘二、三、四组村民,出行赶场及小孩到乡里上学,要绕行两公里多的公路。

  “要是能从淹塘三组修一条路,连接乡中心幼儿园附近公路,既方便出行,又节省运输成本,那是一件多好的事啊!”村民李志学道出了全体村民的心声。

  2011年,村民杨光学等7人组成修路协调小组,动员村民不等不靠,自筹资金、无偿投工投劳,打通出行便捷通道。

  行路难,修路更难。虽然三个村民组的农户基本上都同意修路,但还是遇到了两道难题。一是筹资;二是人力。

  经过测算,要修筑这条长1.5公里、宽4.3米的毛石路,需筹资近6万元。淹塘二组、三组、四组村民并不富裕,贫困户、低保户家庭占十分之一。为了筹集资金,杨光学等人利用晚上空闲时间,按初定的人均集资100元,挨家挨户上门收取。在他们的耐心说服下,对修路还有异议的人打消了疑虑,自愿交款;举家外出的打工人员通过电汇、亲友垫资等形式交款……一个月筹集资金5.8万元,基本解决了修路所需。

  修路是高强度体力活,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而三个组的青壮年大约有百分之七十都外出打工。由于劳动力少,从2011年底开始,筑路工程断断续续,一直没有完工,成为半拉子工程。

  2014年3月,铁盔山村淹塘二组、三组、四组村民自发修路的事情被省委政研室驻村干部知晓后,立即和村支两委干部一道,多方协调,并鼓励村民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尽快完成道路平整加固。在驻村干部的指导和鼓励下,杨光学等修路带头人不气馁,继续挨家挨户动员,群众修路热情又一次高涨。

  大山深处,晨雾微曦。今年3月以来,一群年龄不等的男女老幼,带着各种劳动工具,每天都早早聚齐在修路现场。这是一个久违的劳动场面:年纪大的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有许多背着小孩上工地的妇女。男的喊着号子抬石头夯实路基,女的用箩筐抬砂石铺设路面,劳动景象热火朝天……

  人心齐,泰山移。路通了,村民乐了。“今后我们更要抢抓政府扶贫优惠政策的好时机,大力发展种养业,争取与全县乃至全国人民同步小康。”村民李成义有了底气。(记者 赵勇军)

责任编辑:黄兴
标签:贵州, 铁盔山村, 修路, 小康社会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