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社区志愿服务如何“落户” 关键是贴近贴心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15-03-17 09:03:53

  3月,以“学雷锋”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各地社区蔚然成风。在品牌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同时,社区志愿服务仍面临着专业水平不高、与居民需求契合度有待提升等问题。

  街巷里弄 志愿服务树品牌

  马鞍山市花山区新风社区广场上,最近多了一个鲜红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38岁的理发师强金顺歇业一天,来到新风社区广场为居民免费理发。 “几乎每个周末,社区志愿者都会聚集在此,提供修电瓶车、理发等各类服务。 ”新风社区党总支书记邢春桂告诉记者,自2001年首个志愿服务团队成立至今,社区在册志愿者已从13人增加到1800余人,志愿服务队伍从1支增加到17支。

  志愿者队伍和人数迅速增长的同时,各地近年来涌现出众多在市民中颇有口碑的志愿服务品牌,服务内容涵盖诸多行业。

  在新风社区所在的花山区,以“红袖标”为品牌的志愿服务队实现所有社区全覆盖。 “帮助他人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升。 ”74岁的周圣清老人,是矿院社区“红袖标”志愿服务队队长。矿院社区“红袖标”队员来自不同行业,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59岁。他们有的是电工、木工,有的会缝纫。左邻右舍只要一个电话,便上门免费服务。两年多来,老人们在志愿服务中净化心灵、追求信仰,有36人集体按下红手印,写下入党申请书,如今已有多人被批准入党。

  在芜湖,创始于镜湖区赭山街道黄果山社区的“邻里守望·一米阳光”志愿服务活动,四年来在大街小巷处处“开花”,共提供志愿服务17900余次,帮扶各类群体8200余人次。合肥市包河区在辖区所有社区建设志愿服务广场,实现志愿服务有固定场所、有专人负责、有服务队伍、有服务项目和时间、有标识标牌等。

  “服务队伍的增加和服务品牌的涌现,说明社区志愿服务群众基础持续扩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这是社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的重要推动力。”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处负责人表示。

  制度护航 提升服务针对性

  蓬勃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社区居民普遍欢迎,但也面临着制度化水平不高,与居民需求契合度有待提升等问题。

  “有时候发现小区内和周边马路上,突然多出来一些戴着红色标识的志愿者,在维持秩序、打扫卫生,但过两天又都消失不见了,后来才知道那几天在搞环境卫生检查。 ”合肥市经开区东海花园小区居民李茂藻认为,其实环卫方面有物业等专门队伍负责日常工作,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并不迫切,反倒是水电维修等生活琐事,常常面临难以及时找到相关人员的窘境,如果能有这方面的常态志愿服务,将会给居民带来更多方便。

  近年来,各地试点志愿服务记录制度,为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提升服务针对性进行了有益探索。以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为例,两年前,社区建立“爱心银行”志愿服务记录与回馈激励制度,凡在该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按时长记录,累计时长达到一定标准后可评定为一星级至五星级志愿者。 “有几位大妈志愿者常年参与志愿服务,互相比较,看谁的累计时间更长、星级更高。 ”滨湖世纪社区“爱心银行”负责人卫波笑道。

  由民政部组织开发的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则为志愿服务供需衔接提供了平台。合肥市曙光社区工作人员丁冬告诉记者,社区注册志愿者的姓名、服务技能等基本信息都会录入信息系统,居民有服务需求,管理人员可“按图索骥”,根据技能特长选择合适的志愿者,提供帮助。

  社工联动 力促服务专业化

  随着社会需求个性化、复杂化,群众对社区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在社区矫正、青少年心理辅导乃至对“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等诸多领域,仅凭一颗爱心而缺少专业知识,远远不够。

  据了解,合肥、芜湖等地近年来通过在社区建立培训基地等方式,提升志愿者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去年4月,滨湖世纪社区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正式挂牌,向合肥全市志愿者服务队伍开放,提供手语等20多个免费培训项目。

  “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一方面靠加强培训,另一方面则应构建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服务的制度体系,发挥社工专业优势。 “省民政厅人教处工作人员陈莉莉告诉记者,去年底,我省就加快推进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服务出台实施意见,提出在社工机构内部设置志愿服务岗位、选拔专业社工进入志愿者组织等方式,整合社工和志愿者资源,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格局。

  合肥市爱邻社工服务社常年在社区开展居家养老等方面服务,与一些志愿者组织有着长期合作关系。 “以针对困难老人的家庭访视为例,看似简单的对话,要起到提振老人精神状态的效果,在诸多细节上需要专业素养为保障。 “爱邻社工服务社负责人柏俊告诉记者,在志愿者参与社工服务项目前,会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在活动结束后,还会通过分享、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总结经验、以利提升。

  “从目前看,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模式优势明显。 ”省社工协会负责人表示,应将志愿服务能力建设作为社工机构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大优秀志愿者转化为社工力度,鼓励志愿者参加社工职业水平考试,促进志愿服务科学化和专业化。

  ·延伸阅读·

  多地社区试点志愿服务记录制度

  2014年以来,安徽省选择21个试点地区(单位),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其中,试点社区包括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宿州市埇桥区铁路社区、阜阳市颍泉区新建社区、池州市贵池区古舜社区、黄山市屯溪区柏山社区、凤台县城关镇龙潭社区、宿松县东北新城龙井社区等。

  试点社区完善志愿服务记录管理办法和记录标准,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回馈激励机制、记录查询和证明机制、推进志愿服务记录信息化。志愿服务时间计算和星级评定实行统一标准。服务时间是指志愿者实际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以小时为计量单位,不包括往返交通时间。记录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和1500小时的志愿者,可依次申请评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志愿者。对获得相应星级的志愿者予以标识,并推荐参加相关评选和表彰。

  ·街谈巷议·

  志愿服务,关键是贴近贴心

  社区是城市公共生活的基本单元,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单位人”普遍转变为“社会人”,基于社区的公共服务需求愈加庞杂。在社区服务管理力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志愿者力量,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提升社区生活品质。

  目前,志愿精神日渐深入人心,志愿服务在街巷里弄蔚然成风,无论是家长里短的矛盾调解,还是房前屋后的卫生整治,抑或居家养老等专业领域,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但客观地看,社区志愿服务整体状况距社会需求和群众期待仍有一定距离,主要体现在针对性不足、常态机制待完善等方面。

  在一些地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志愿者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前后,各类活动扎堆出现,形式多样、热闹异常,“小红帽”“红袖章”“红绶带”令人目不暇接。节点一过,热潮立刻冷清下来,居民有事再想找志愿者帮忙,往往不知何处寻。

  与时间上扎堆相应的,是服务内容的重复。一些社区志愿服务存在“大呼隆”现象,不同队伍的服务项目相近,局限于打扫卫生、咨询宣传等少数低水平领域,与居民需求不匹配。前两年传出某养老机构老人一天内“被洗脚”七次,正是这类问题的极端呈现。

  解决社区志愿服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建立健全服务记录和回馈激励等制度,推动活动常态化、持久化。同时,志愿服务组织在设计项目时应加强实地调研,真正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用贴近、贴心的行动奉献他人、提升自我,让志愿精神更好地“落户”社区。

责任编辑:俞菲
标签:社区,志愿服务,贴心,学雷锋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