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各地不断调整完善养老政策 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新格局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15-04-14 09:08:59

  (中国社区网整理报道)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人是否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各地养老政策不断调整、完善,更好地促进老年人欢度晚年,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泉州“虚拟养老院”开启新模式 一键呼叫服务送到家

  日前,泉州市老龄办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人88.6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2.37%。老年人口数比上一年增加4.7万人,比增5.6%,人口老龄化比例比上一年提高0.52个百分点。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状态的不断加深,如何养老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民生问题。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养老机构及民政部门发现,一些农村地区通过村级敬老院的建设,让村里的老人们过上了快乐的晚年。在推进村级敬老院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的同时,部分县市区积极探索虚拟养老院的养老新模式,由政府向家政服务企业购买养老服务项目,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老人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家政人员就会上门提供服务。我市通过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记者 王丽虹 谢宜萱 文/图

  走访 农村敬老院 运营模式多样化

  公建公营型

  晋江洋宅村敬老院:

  可住可回家 午餐免费享

  下午两点多,记者来到晋江磁灶镇洋宅村敬老院,一楼老人活动中心内,十几名阿婆三五成群围坐一桌,边打牌边聊天,好不惬意。93岁的阿婆杨省梁笑着说,她住进敬老院已经2年多,每逢节日亲人都会接她回家住几天,但她更喜欢敬老院的生活,三餐准点吃饭,还有许多老朋友相伴,门口有公园可以散步遛弯,生活过得平静安逸。

  “住在敬老院的老人有50多人,大多是空巢及孤寡老人。”洋宅村党支部书记李扬铭介绍,敬老院具备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功能,中午村里有100多位老人会到敬老院享用免费午餐,而吃住都在敬老院的老人每月只需交300元。敬老院平时由村老人协会的几名骨干成员负责管理,也有专门的村民做饭保洁。

  据了解,洋宅村敬老院投资400多万元,于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李扬铭表示,建敬老院和推行免费午餐,除了政府的补助,也离不开海内外乡贤的踊跃捐资。如今,在洋宅村已经形成一股尊老敬老的好风气,村里人办婚丧喜事,都会拿出一些钱捐给敬老院。

  丰泽城东玉兰老年公寓:

  每月50元包住 免费供应早餐

  下午四点多,记者来到丰泽区城东街道埭头社区玉兰老年公寓,只见老人们或坐在房门口吃东西聊天,或三五一群打着牌,看电视,享受着悠闲的下午时光。83岁的王春妹搬进老年公寓3年了,她说,家人都住在高楼大厦,她住不惯。平时家人常来老年公寓看她,给她送饭。

  2012年7月,埭头社区下辖的玉兰村花费村财100多万元新建了老年公寓,建成后20多名高龄老人陆续入住。在老年公寓义务服务的几名志愿者都是埭头社区老人协会玉兰分会的成员。玉兰分会副会长蔡老伯每天晚上都会在老年公寓中巡逻,他说,入住的老人每月只要交50元,早餐免费供应,午餐和晚餐由老人自己做或其家人送来。免费早餐已经推行了两年左右,有赖于热心人士的积极捐款。

  据了解,在我市农村地区,像洋宅村敬老院、玉兰老年公寓这样的公建公营型敬老院还有很多,比如磁灶镇大埔村敬老院、磁灶镇洋尾村敬老院、泉港凤山村坝头老龄养老服务中心等。而在晋江现有的31家养老机构中,就有八成以上是公建公营型敬老院。

  公建民营型

  磁灶社区养老院: 引进专业团队 专收失能老人

  上午11时许,在磁灶社区养老院内,7名失能老人在几名护工的照料下,享用着美味的午餐。93岁的林阿婆由于骨折,常年卧病在床,必须有护工的帮助才能进食。“阿婆,张嘴。”一名女护工边喂边说,林阿婆每顿饭都要吃上半个小时,平时也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照料,每隔半小时要喝一次水,隔一小时拍一次背,由护工们轮班照料。

  养老院苏院长介绍,磁灶社区养老院特别的地方在于,只接收生活无法自理的失能老人,有专业的护工和配套设施,给老人全方位的照料;与专业的医疗护理公司合作,引进专业医疗护理,给老人提供生活、心理、康复等护理,是一座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我们按照三级护理收费,每位老人每月交3000元。”

  午饭过后,护工推着老人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养老院配备了电梯、近12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广场上有亭子、运动器械,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目前,像磁灶社区养老院这样的公建民营养老院不是很多,在晋江地区只有两家,另一家是晋江龙湖镇养老院,收费在2000元-3500元之间。

  民建民营型

  闽南孝亲安养院: 爱心人士捐建 老人免费入住

  在晋江市安海镇苏厝村,由善心人士捐资建成的闽南孝亲安养院,是一幢5层高的白色楼房,占地10多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安养院创建人曾先生是安海镇苏厝村人,建一座敬老院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安养院组建了一支义工队,负责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不分地域、无论孤寡,入住者一律免费。

  采访中记者发现,民建敬老院由于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民建民营型敬老院在我市农村地区数量很少。以晋江为例,目前仅有三家民建民营型敬老院。

  数据 老年人口继续增长 全市逼近90万人

  目前,泉州市老年人口数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状态不断加深。

  据泉州市老龄办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人88.6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2.37%。老年人口数比上一年增加4.7万人,比增5.6%。拥有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县(市、区)为南安市,约18.5万人;其次是晋江,约15万人;安溪列第三位,约12.9万人。80岁以上老年人口12.7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49万人。农村老年人口总数达64.5万人。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6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2%;空巢家庭老年人数2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5%,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

  泉州市民政局救灾与社会福利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00余家,养老床位数超2.1万张,养老床位率由2011年年底的每千人8.2床增至目前的每千人25.55床,进一步改善了养老床位紧张的局面;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今年将新建100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升200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趋势 发展“虚拟养老” 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村级敬老院具备老年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功能,可谓三位一体。”晋江市民政局养老工作负责人徐辉文认为,现有的三种经营模式中,公建民营型敬老院最适宜推广,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体制活,可提供社会养老服务,盘活了乡镇敬老院资源,提高运营效益。民建民营型敬老院,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养老并非盈利大的行业,后期资金回笼缓慢,目前只有少数民建民营敬老院在运营。公建公营型敬老院,多招聘本村人帮忙,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水平参差不齐。

  徐辉文表示,形成“9073”养老格局是未来的趋势,未来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组织提供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区照料养老,3%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机构实现集中养老。

  在泉州市区已经兴起了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即“虚拟养老院”,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泉州市老龄办商副主任介绍,去年下半年,政府向家政公司购买服务,鲤城区、丰泽区共1200名老人得到免费的实体援助服务,老人们免费领到一部手机,只需拨打特定的服务号码或按住手机上的“SOS”键,就能接通家政公司,家政人员就会上门为老人提供助洁、助浴、助餐等各类服务,每人每月1.5小时。

  “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为60岁以上特困失能、低保、独居、空巢、失独老人。”商副主任称,1200名老人可以连续三年享受该项服务。目前,永春、惠安也为当地部分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石狮也在着手准备,今年将为部分符合条件的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徐辉文称,晋江最迟在今年五月底,将会在六个街道,进行首批虚拟养老院的试点,为1000名特殊困难老人提供购买服务。

  政策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 每年可获5000元补贴

  去年12月,泉州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对养老服务业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与保障,对已建成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给予每个每年不低于20000元的运营补贴;对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给予每个每年不低于5000元的运营补贴。给予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开办补助和床位运营补贴:用房属自建且核定床位50张及以上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10000元;用房属租房(租用期限5年以上)且核定床位50张及以上的,每张床位补助5000元,分5年拨付。床位运营按年平均实际入住床位数给予每年每床不低于2000元补贴。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享受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运营补贴政策。

  部分县市区也积极配套相关的补贴政策,据了解,晋江新建的村级敬老院,根据村人口规模可获得60万元-180万元不等的资金补助。

  专家 结合医疗资源 优化养老体系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汤兆云教授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养老模式,应该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可以将社区中健康、低龄的热心老人组成义工队,本村或本社区有需求的高龄、空巢、失孤老人可以在本村或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登记,由服务站工作人员安排义工队成员定期为这些老人提供探访陪聊、做饭、清洁等服务。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副主任侯志阳副教授认为,从家庭角度来说,国人目前观念还没有转变,普遍认为老人进养老院是子女不孝,养老院的管理模式与国人的观念有一定冲突;同时,养老院本身定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福利事业,但运营有需要持续大量的投入,这就造成与市场化之间的冲突。

  侯志阳表示,相较于养老院,居家养老模式和“虚拟养老院”是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比较适合中国老人,是一种社会效益高的养老方式,也已成为世界上主要国家倡导的养老模式。未来要构建更好的养老体系,应该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才能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比如:在北京有设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日间生活料理,还提供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护理服务、愈后康复等多种服务。而这就是居家养老服务站与医疗资源的良好结合。

  德州出台《意见》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近日,德州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将拥有养老床位4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达到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60%以上农村建立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

  《意见》提出,养老服务设施必须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新建居住小区需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社区人口规模在1万人以下、1至1.5万人、1.5至3万人、3至5万人的社区,应分别配套建设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750平方米、1085平方米、160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不达标的,必须在2020年前开辟养老服务设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要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

  《意见》提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享受同等的财政补助政策。允许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提取一定比例的年度盈余收益,用于奖励投资者。

  《意见》还对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作出规定。

  常州将全面建立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4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志平、盛建良,党组成员姜洪鲁和秘书长周建伟一行,专题视察调研我市居家养老工作情况。副市长张云云、市民政局负责人分别作工作情况汇报。

  俞志平一行先后视察了五星街道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荷花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2349”为老便民服务平台、茶山街道丽华二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戚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截至2014年末,常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78.02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1.16%。近两年,常州市相继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居家养老、虚拟养老、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快医养融合、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等意见,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20至30平方米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2014年,四城区4300余位老年人享受援助服务,财政补贴1100万元。按服务规模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给予运行补贴,2014年四城区签约服务7492户老年人,财政补贴150万元。

  目前,常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已实现城乡全覆盖。市民政部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天宁区居家养老管理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鼓励品牌电商、各类社会组织、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了一批以楼口、爱慧助餐、慈济护理为代表的专业化服务品牌。以“12349”为依托,为全市5万户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了“一键通”,虚拟养老覆盖全市,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精神关爱等15类300多项服务,累计服务31余万人次。2015年全市街道(镇)老年学校和社区(村)老年教学点建成比例分别达90%和50%以上,参加老年学校学习的老年人达35%以上。

  下一步,常州市将全面建立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8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服务,居家养老覆盖60岁以上所有老年人。逐年提升城乡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2015年分别达到40%、20%,改善基层老年协会活动设施。2015年,新增165个老年助餐点,覆盖40%的城市社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专业机构对养老服务进行调查,鼓励社会组织和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评估,到2020年,实现养老服务评估覆盖全体有需求老年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医养融合全覆盖。

责任编辑:俞菲
标签:养老服务,新格局,老龄化社会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