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国内首次运用3D打印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来源:现代快报 发布时间:2015-08-18 11:45:07
  出生才9个月,却因为心脏上破了5个洞,生命垂危。更为棘手的是,有的洞位置特殊,医生通过超声都无法“看清楚”大洞的全貌。近日,南京儿童医院经 过两次手术,特别是在第二次手术中,用3D技术,先是打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心脏看清楚了洞的位置,然后在跳动的心脏上“扎针”,成功挽救了这个男宝宝的生 命。据悉,这是国内第一次给孩子心脏手术运用3D打印技术。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儿童医院见到这个坚强的宝宝,正在逐步康复中。
 
  非常危险!孩子已经挺不住了

  怀孕9个月,孩子查出患有先心病
 
  金先生和爱人都来自安徽。怀孕初期,金先生带着爱人去了一家私立医院,医生检查后没有发现太大异常,只是说“排除了70%可能的心脏病”。金先生的爱人,曾 经患有“法洛氏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在18岁的时候,通过手术痊愈。虽然知道心脏病有可能遗传,但金先生也没有太在意。
 
  等到怀孕9个月,准备去大医院生产时,检查才发现了不对劲。“医生说孩子有严重的心脏病。”金先生感觉天都要塌了,心想孩子出生后总是能有办法。
 
  孩子生下来后,由于心脏上有大洞,特别容易感染细菌病毒。金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才9个月,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感冒了,光大病肺炎就已经三次了。
 
  问题还不仅仅是肺炎这么简单,“得了这个病,孩子最明显的就是长不大。如果不治,孩子也活不了太久。”南京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剑说。
 
  检查发现,孩子心脏上至少有3个洞,其中一个直径大于20毫米,是房间隔缺损,还有2个是室间隔缺损,洞口直径估计7-8毫米大。最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肺动脉高压,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冲破了这个极限,错失最佳手术时间,再做手术,孩子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第一次手术 冒险开胸,危险仍未解除

  开胸手术,放了两把“金属小伞”
 
  金先生心急如焚,希望能尽快动手术。7月3日,宝宝上了手术台。
 
  这一次手术长达143分钟,是个开胸大手术。因为心脏大洞实在太大,必须采用最传统的手术方式,也就是体外循环。让心脏暂时停跳,利用体外循环机,维持孩子的呼吸、供氧,然后医生在心脏上实现手术修补。
 
  “房间隔缺损的洞太大,只能采取手术修补的方式,另外两个室间隔缺损的小洞,放了封堵器。封堵器像把小伞,‘撑起来’就堵住了洞口。”孙剑说。

  手术后,竟然又发现了2个洞
 
  手术结束后,准备撤离呼吸机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患儿一旦脱离呼吸机,总是呼吸困难,这提示医生,心脏可能还有其他问题。
 
  医生再次用B超探查,在宝宝心脏肌部分,发现居然还有两个室间隔缺损,这两个小洞位置深,甚至几度躲过了B超的探查。
 
  孙剑告诉记者,按照常规的手术方法,没办法给新发现的两个小洞放封堵器了。“封堵器是金属制品,就跟心脏支架一样,放太多,对孩子发育不好。一般成人心脏手术,也就放三四个封堵器,以前做过那么多的儿童心脏手术,我最多也只放2个。”孙剑说。
 
  最关键的是,这两个小洞位置太特殊,超声看得也不是很清楚,如果去修补,就需要再在心脏上“拉一刀”,这样才能直接看见。这对孩子“满是漏洞”的心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孙剑考虑再三,还是出了手术室,与家属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结束第一次手术,等下手术台再想其他办法。
 
  二次手术 有了精确3D模型,手术顺畅多了

  看不到洞口全貌,医生很着急
 
  为了保证孩子的生命体征平稳,在重症监护室内,孩子一直戴着呼吸机。
 
  二次手术的目的很明确,如何精确找到这两个小洞的位置,判断出大小,用数量最少的封堵器,把两个小洞一次修补好。同时,最好不要再次开胸,也最好不能在心脏上开口子。这些难题确实有点棘手。
 
  特别是看不到洞口全貌,让医生很着急。“我们一般的超声只能看到二维,也就是说是平面的。这样,医生一边手术,一边只能靠经验想象。”B超室主任左维嵩说。
 
  由于二次手术迫在眉睫,金先生也十分着急,几次去找孙剑商量。孙剑昨天笑着告诉记者:“当时确实也给逼急了,就去网上查资料,有个‘美国医生利用3D打印心脏救活先心病婴儿’的消息,我觉得能行。”
 
  花700块钱打印了一颗“心”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儿童医院办公室,看到这个打印出来的心脏。看起来比正常儿童的心脏略大。“这恰恰也说明,孩子心脏异常,必须要做手术了。”孙剑说,由于长期的肺动脉高压,心脏已经略大于常人的心脏。
 
  金先生告诉记者:“如果要用最好的材料打印,那得两三万一个,后来与厂家协商了一下后,用最便宜的材料打,一共花费了700块。打印了一个和孩子心脏一模一样的心脏。”
 
  模型一共分解为三块,直视下,可以看到患儿心脏肌部各个室缺的位置及相关关系。这样医生就能很直观地看到孩子的心脏,清楚地知道孩子心脏洞口的全貌。
 
  在心脏上“扎针”,手术一气呵成
 
  7月21日,二次手术开始。孙剑说,这一次不用开胸了,用的是微创。
 
  这 个微创的创口,只有针眼那么大小。就是将直径不到1毫米的长针,直接从胸口“刺”进去。这个手术,扎针的时候,心脏是在跳动的,常识就能判断出,最大风险 就是大出血。在胸前超声、食道超声双重严密监护下,一根长约5厘米,内有导丝的穿刺针从胸前的第4肋骨的位置“扎”了下去,从右心室到心脏,又来到室间 隔,最终将一枚封堵伞通过导丝放到心脏内部的缺损处。
 
  由于事先有了3D心脏,因此手术一气呵成,仅用时25分钟就结束了。4天后,孩子安全地从呼吸机上撤下。
 
  经过20多天的恢复,昨天,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宝宝的时候,他已经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正在逐渐康复中。
 
  孩子长大了,洞口会不会变大又破了?
 
  随着孩子逐渐发育长大,心脏上的洞会不会又变大,导致再次手术呢?南京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剑告诉记者,这个可能性不大,封堵器撑开后,像把伞一样,堵住了漏洞。随着宝宝发育长大,心脏肌肉会慢慢包裹住封堵器,两者融为一体。
 
  3D以后会成为手术常态吗?
 
  孙 剑说,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在国内应该还是第一次,这对于一些复杂先心病的患儿,特别是心内畸形结构复杂及大血管有异常变化的患儿 治疗应该是个好消息。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制患儿的心脏,可以让医生在术前对患儿心脏解剖结构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就可以制定出完美的方案,更加精确和安全。 相信随着3D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材料学的进步,3D打印技术会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不过,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关键是3D技术人员不懂医学,懂医学 的又不懂3D,两个领域磨合需要很长时间。(通讯员 吴叶青 记者 刘峻)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心脏病,3D打印技术,医院,政策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