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百科

智慧社区建设要素

来源:智慧社区建设及发展范例 发布时间:2016-01-15 16:05:57

  当社区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市场方式、技术方法等要素来实现信息化的特定目标时,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称为智慧社区发展模式。智慧社区建设从立项、筹备到建设实施整个过程都遵循着一个统一的指导原则;在目标的确定、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网络建设、服务运营和政策的制定等各方面都遵循着既有的轨迹,从无到有、从低向高地逐级发展。它们的共性为智慧社区建设发展模式。智慧社区发展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发展目标

  智慧社区建设有两大基本目标:管理和服务。这两大目标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管理目标侧重于政府对社区的管理,包括人口(常住和流动人口)有关的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救助等管理;社区综合治安管理;社区公共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等。政府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在传统方式下,往往是“上面千根线,下面理还乱”,各种“条”“块”资源不能共享,仅靠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往往事倍功半。而在社区信息化条件下,通过搭建统一政府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各种管理资源,形成“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需要什么,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牵针引线”来实现,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服务目标除了政府为居民提供的服务外,还包括企业和其他有关机构为居民提供诸如家政、旅游、购物、订餐、理财等服务,以及居民的自我管理和日艮务。在传统方式下,居民往往在每项服务需求上花费大量精力去搜寻提供服务者的信息,而提供服务者同样要花费大量人、财、物力去了解居民(家庭)的服务需求,服务的供求双方效率低下。而在智慧社区条件下,通过搭建统一服务信息平台,缩短服务供需双方的时空距离,能大大提高服务效率。这两大目标的实现,是有先后次序还是同时并行,是全面铺开还是分步推进,必须根据其他因素和条件具体探讨。

  (二)投资主体

  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投入,其投资主体有政府、企业、其他社会机构与个人。不同的投资主体,其投资动机、目标、投入能力各有不同。政府投资智慧社区,是为了提高政府对社区的管理与服务能力,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企业及其他投资者,更多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的回报。智慧社区的大量投入,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体,还是以企业及其他投资者为主体,或者政府与企业等多元投资主体共同投入,也是智慧社区推进中的关键影响因素。

  (三)管理运营

  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初期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的运营机制,才能保持其长期的生命力。在传统的投资项目上所遵循的“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可能要有所改变。因为智慧社区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其管理与服务如果分别由不同的投资主体(如政府与企业)建立不同的信息系统,难于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率的提高。因此,智慧社区建设项目的管理和运营要有新的模式。

  (四)政策法规

  信息化在我国,特别是在西部地区,还处于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先发展,后规范”在探索过程中也是正确的,我国目前信息立法和相关政策、规范落后于实践,但这并不等于政策法规不重要。一些部门和地区在信息化推进中出现“重硬轻软”、“重建设轻维护”等问题,恰恰说明应加大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力度,在规范化、法制化的背景下推进,能少走弯路。

  当然,除了以上四个基本因素对智慧社区有重要影响外,人们特别是社区居民参与智慧社区的意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在一定时期内也会影响智慧社区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智慧社区,服务,政策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