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康养社区

政协委员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支招:老有所养 牵动你我心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6-03-11 09:56:26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养老话题在两会上一直热度不减。

  我国正在迎来“银发浪潮”,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 亿人,占总人口的15.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750万人,占总人口的2.8%。做好养老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如何让老年人后顾无忧,一个关系你我的“有温度”的话题,也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心。

  一问:医养结合怎么推?

  ——医院在社区建设养老机构

  钱学明委员有一个梦想,“不出小区,就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我在外地出差,不用担心老爸老妈生病。出差回家,先去探望老人,说一声‘妈,我回来了!’”

  说到医养结合,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委主任委员钱学明有说不完的话。“今年,我带来的提案就是社会养老服务的关键是体系一体化。推进医养结合难在哪里?关键是管理体制,涉及这方面的管理部门有卫生、社保、民政、保险等多个部门,只有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才能让更多医院开设养老机构。”

  “养老服务缺口很大,市场空间也很大。健康的人不愿意住养老机构,一般是身体不太好、乏人照顾的人需要住养老机构。一家大型的医院,在社区里开设养老机构,就像八爪鱼一样,以医院为基础,以社区养老机构为触角,养老机构可以平价收费,一旦老人生病就转到医院,等于覆盖了全产业链,也从供给侧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他有一个梦想,“不出小区,就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我在外地出差,不用担心老爸老妈生病。出差回家,先去探望老人,说一声‘妈,我回来了!’”这是奢望了?钱学明委员说,“不,已经有这样的尝试,也很受欢迎。推进养老服务有不少办法,大型医院开设养老机构有钱赚,只是目前民营资本开设医院门槛比较高。”他建议,打通养老服务的体系,让更多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

  二问:居家养老怎么做?

  ——嵌入式养老服务有空间

  “我国实施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的政策已40多年了,如今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都已经迈入了老龄段,成为老人社会的主体,他们正面临着一些新的养老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奥盛集团总裁汤亮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如何创新思维,下大力气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城市居民社区“嵌入式养老”的配套服务措施,为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提供有力的便利服务平台,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与上一代多子女家庭的老年人相比,这一代独生家庭的老人们在安排自己的养老生活时,有着3个明显不同的诉求:一是他们都有固定的退休收入,乐意购买各种便利性的社会服务;二是由于家庭拖累少,‘慢老’是常态,渴望多参与群体性的互动活动;三是推崇简单生活,重视精神层面的娱乐享受。他们对养老生活的恐惧,主要是担忧与衰老相伴而来的孤寂和无助。”

  汤亮委员认为,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讲,居家养老还是最现实、最省钱、最可心,也最可行的方案。目前,以城市居民社区为中心的“嵌入式养老”的配套服务,在一些大城市已开始试点。所谓“嵌入式养老”,主要指以一个或多个居民社区为中心,开设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的大食堂;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小病医疗网络和常规用药的配药站;建立有专业指导人员的老人保健运动站、老人学习娱乐站;建立以“为老服务”为宗旨的特色家政(包括定期探视、陪聊、打扫等)服务中心。

  他认为,养老不能靠政府,但整合好资源,搭建相关服务平台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比如:各级政府要在区域管理上深挖潜力,鼓励不同社区的组合和成片操作,统一调配人财物资源,尽量降低成本。同时,要充分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鼓励社会慈善资本的支持,倡导和鼓励社会志愿者加入服务队伍,还要倡导老年人之间的互帮互助。他建议,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针对居民社区“嵌入式养老”的配套服务项目,出台相关财税减免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进入这个行业。

  三问:养老场所哪里找?

  ——将闲置楼堂馆所改建成养老院

  “今年春节我去看望老干部,发现有几个厅级干部住到了养老中心。”在政协经济界别联席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人行重庆营管部主任白鹤祥说,春节的经历让他开始思考在哪里养老的问题。

  我国设定的基本养老模式是“9073”,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社区养老,3%老年人机构养老。但随着家庭结构和养老观念的变化,在家养老的老人可能达不到原本设定的90%,“因为让1对小夫妻照顾4个老人、甚至6个、8个老人根本不现实,”白鹤祥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更多人还是要选择机构或者社区养老。”

  然而,养老服务市场存在巨大供需缺口。一方面,2015年底全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22亿,占总人口16.1%。另一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国机构养老床位数为577.7万张,每千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为27.2张,远低于发达国家50张至70张的水平,也远低于根据“9073”养老模式(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社区养老,3%老年人机构养老)测算出来的养老床位需求量。

  白鹤祥委员建议将部队、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度假村、培训中心、疗养院所等设施闲置资产转型为养老中心。“我看到报道,我国没有进入酒店序列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中心、度假村等超过1万家,其中80%以上是亏损的,而且八项规定以后,其闲置率极其高,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有关部门应该统筹规划、摸底数量,提出转型方案。”

  考虑到可行性,他建议先开展试点,设立市场化盘活的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同时还要配套土地出让金、土地变性等政策。至于资金问题,他建议“盘活社会闲置资源,所需资金可通过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参与转型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他认为,政府方面则可安排财政性专项资金或各类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会资本可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等模式参与闲置资源转型建设。金融机构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对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金融服务。

  “我们都会老,养老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有利于拉动经济。”白鹤祥分析说,养老服务业涵盖衣食住行、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健身娱乐等多个领域,涉及面广、产业链长,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闲置资源转型成养老服务设施,必然涉及建筑、装修、医疗器械、电器、电子设备、家居用品、日用化工等多个行业,将有效释放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责任编辑:崔凤霞
标签:政协委员,老龄化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