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全国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来源:公安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6-08-21 09:47:16

   8月17日,记者在贵州贵阳三江强制隔离戒毒所汽车维修实训室看到,张某在技校老师的指导下,正专注地拿着扳子拆卸汽车发动机。

  张某告诉记者:“自己复吸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找不到工作,内心空虚和不安。参加培训后,希望能掌握新技能,出去后找个稳定的工作,养家糊口,彻底和毒品绝缘。”
 
  像张某这样的学员,三江强制隔离戒毒所已经培训了1270人。
 
  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毒情形势,为彻底禁绝毒品,国家禁毒委自2015年8月部署开展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制定了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五年规划。一年来,各地积极推动“8·31”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报到率、管控率明显提升,有效减少了毒品危害,促进了社会治安稳定。
 
  如何应对毒品挑战?

  整合资源、统筹力量,从“独唱”变“合唱”
 
  在贵阳市乌当区顺新社区阳光驿站,47本台账详细记录着该社区每一名戒毒康复人员的详细信息,每一名戒毒康复人员的帮教方案都一目了然。
 
  工作人员介绍说,顺新社区协调公安、民政、人社、工青妇等部门在阳光驿站派驻工作联络员,对戒毒康复人员实施“一人一策”的个性化、人性化帮教措施,提供巩固治疗、心理疏导、困难救助、技能培训、就业扶持、文体娱乐、融入社会“七位一体”一站式服务。
 
  此外,顺新社区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禁毒志愿者协会、吸毒人员家属委员会、和谐促进会等7家社会组织,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
 
  帮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回归社会,仅靠社区的力量远远不够。全国各地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乡镇街道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从“独唱”变“合唱”,切实打好禁毒斗争整体战。
 
  上海以推动职能部门履职、形成工作整体合力为目标,不断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此,上海依托公安部门,落实信息核查和人员查控;依托卫生计生部门,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优势;依托社会组织,打造“自强家庭联谊会”“心荷小组”等专业服务品牌,扶持和培育禁毒社会组织;依托民政等部门,积极提供综合服务。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以禁毒工作社会化为前进方向,探索建立了“管在中心、帮在社区”的中心戒毒社区工作模式,以公安管治理、司法管矫正、卫计管诊疗、民政管救助、社保管就业、共青团管志愿帮扶“六管”为基调,努力在7个方面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庭:即建树诚信、家庭脱困、化解心结、建立信心、稳定思想、搞好监督、尽快脱毒。
 
  宁夏回族自治区禁毒委成员单位积极落实督导检查机制、交叉工作机制、督办问责机制。37个成员单位各尽其责,通力合作,切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逐渐建立健全领导机构、配备齐全专职人员、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到位保障措施,全面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查获吸毒人员44万余人次,责令社区戒毒10余万人次、社区康复2.5万人次;正在进行社区戒毒人员19万名、社区康复人员9万余名,执行率60.1%。
 
  如何戒掉毒品?

  “不抛弃、不放弃”,把教育挽救吸毒人员作为一项民心工程
 
  吸毒成瘾后要戒除毒瘾,需要完成从生理脱毒到身心康复再到回归社会这三个过程,而回归社会这个阶段是最难实施的环节。
 
  公安、卫生计生、民政、司法行政、人社、食药监、扶贫等部门“不抛弃、不放弃”,把教育挽救吸毒人员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坚持人文关怀、科学戒毒,强化对吸毒人员戒治帮教,规划实施“8·31”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程,完善动态管控机制,开展排查收戒行动,全面推行“重嫌必检”新举措,深入开展“毒驾”专项治理,启动网格化管理服务试点工作,显著提升了发现、管控、戒治吸毒人员的能力。
 
  荆门市东宝区主动运用“互联网+”管理模式,推行吸毒人员管理信息化,建立吸毒人员“一对一”微信互动群、中心和工作站工作人员微信群,及时了解吸毒人员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心声和动态,并充分发挥网格员遍布社区的优势,把吸毒人员和戒毒康复人员纳入网格化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
 
  浙江已形成以省戒毒治疗研究中心为龙头,以96家戒毒医疗机构、53家吸毒成瘾认定医疗机构、106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点(服药点)和41家精神病医院戒毒门诊为主体的戒毒医疗服务网络。部分乡镇(街道)还专门购置治疗器材,建立微信群、QQ群,利用网络视频平台,有针对性地对戒毒人员开展心理干预等服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长胜街道推出“社区戒毒协议书”,协议书是一张禁绝毒品的军令状。5年来,在长胜街道做禁毒专干的吴学礼已经与百余名戒毒人员签订了“社区戒毒协议书”。在签订协议书时,工作人员会对戒毒人进行信息摸底、风险评估、汇总分析,实现对戒毒人员的分类管控和人性化帮扶。
 
  “经过这几年摸索实践,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比以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好很多。”吴学礼说,“只有每一名社会成员都正确地看待吸毒者,抛弃偏见和歧视,才能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
 
  如何回归社会?

  社会支持、关爱、帮扶,打开戒毒人员重返社会的大门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白云楼社区的黄某由于长期吸毒,妻子与其离婚,儿子外出打工。2014年,黄某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回归后,与70多岁的父母长期住在一起,生活困难。社区专干知道这一情况后,多方奔走联系,给他在某酒店安排了一份工作,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
 
  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基础条件。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普遍学历低、身体差、技能弱、就业渠道少,找一份工作极其不易。
 
  如何将“吸毒—复吸—再戒—再吸”恶性循环变为“吸毒—戒毒—康复—回归社会”良性态势,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各地认真做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失业登记和就业援助,为符合失业登记条件、有就业愿望的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同时,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开发适当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就业,帮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
 
  上海出台文件完善戒毒康复人员就业扶持和帮扶救助工作,相关部门严格落实“送培训进场所”措施,并通过采取协助办理小额开业无息贷款、组织专场招聘、深挖公益性劳动岗位等措施,积极推荐、吸收、安置戒毒人员。仅2015年就推荐戒毒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3901人次,成功推荐就业3160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设立“阳光中途之家”,由禁毒办、公安机关、人社部门联合开展就业摸排工作,结合戒毒康复人员就业意向和企业招聘意向开展针对性培训。目前,宁夏已建成集中就业安置基地13个,累计扶持就业8846人次,就业安置率达到82%。
 
  贵阳市云岩区成立阳光助业驿站,由区人社部门、禁毒办牵头组织,区创业协会具体运营,根据戒毒人员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开展分散安置、集中安置和就地安置,精准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创业。目前,云岩区阳光助业驿站已与160余家用工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1000余个工作岗位,累计帮扶戒毒康复人员1109人次。

责任编辑:李姗
标签:公安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