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工风采

北京:首批13名精神卫生专业社工正式上岗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09-22 09:04:11

1.jpg

精神卫生专业社工在社区对患者进行康复服务

  近日,北京市首批精神卫生专业社工完成了8个月的培训。经过考核,13名精神卫生专业社工已进入社区,围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个案管理、应急处置、职业康复等工作。据悉,北京市目前精神卫生专业基层服务人员存在较大缺口,这批社工的加入将作为一次探索,今后还将陆续分批培训,达到全市355家社区每个社区均有2至3名精神卫生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长远目标。

  记者昨日获悉,北京市首批13名专门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职业康复的精神卫生专业社工近日正式在海淀、西城、朝阳等地的社区上岗。

  60:1 精神卫生专业社工存在较大缺口

  调查显示,我国每10个居民中,就有1名罹患过精神障碍。截至目前,本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6万人,而从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防治人员不足千人。这些工作人员承担大量工作——为患者提供建档立卡、随访服务、康复服务和家属护理教育以及对辖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宣教工作等,同时还包括辖区内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繁重,很难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为精细化的管理。

  培训8个月13名精防专业社工通过考核

  在这种情况下,从去年10月起,在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支持下,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在全市首选了社工工作基础较好的朝阳区、西城区和海淀区招募首批社工,在北京安定医院进行学习。之所以选择将社工培训成为精防专业人员,是由于社会工作师本身拥有良好的社会服务工作经验和其他专业背景,同时熟悉各种社区资源,这样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能够更好地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康复。

  “因为是首批探索尝试,我们的学员主要由三个区的精神卫生防治机构进行推荐,在推荐基础上遴选出22名具有社会工作师资质的学员参与了为期八个月培训,包括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和社区实习的三阶段培养,”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副所长,同时也是此次精防专业社工培训的负责人闫芳对记者说:“最终有13名学员顺利完成全部课程并通过考核,成为北京市首批精神卫生专业社工”。

  年内每人完成近300人次患者服务

  首批精防护工完成结业的同时,也被安排到朝阳区、海淀区、西城区等社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服务。据了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6大类: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障碍。抑郁症目前暂未纳入上述范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会出现残疾,个人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需要专业人员提供一些基础性服务,”闫芳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工作由医院医生承担,当患者回到社区后,其随访服务、辅助康复、应急处置以及个案管理等将由基层精防社工来完成”。

  对于进入社区的精防专业社工来说,他们每人将在下半年完成近300人次服务的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有应急服务、个案管理、职业康复、家庭教育等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精神障碍患者在社区得到较好的康复。通过更加深入的沟通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做一些小组康复活动,一对一个案管理等等,帮助患者提高生活品质”。

  人才资源稀缺 担心未来社工流失

  由于基层精防人员的短缺,闫芳将此次通过考核的13名精防专业社工视为“宝贝”:“首批就13个人啊,个个都是宝。”闫芳透露,原本通过考核的有14名社工,纳入政府采购服务范围内的有10名,但一位学员在最后环节选择了离开,“个人来说,我不反对这种情况。经过培训的学员,掌握了较好的技术,也就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对于正在开展社区服务的首批精防社工,闫芳也很期待工作成效:“这毕竟是北京市首次探索,希望能够切实地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但同时,闫芳也表达了她的担忧,“也不知道这些学员能坚持下来几个,目前的确工资比较低,有流失的风险”。据悉,精防专业社工每服务一人次花费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报酬约为100元。据了解,今后本市还将陆续分批培训,以期达到全市355家社区每个社区均有2至3名精神卫生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长远目标。

  故事

  从古诗词聊起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打开“心门”

  靳宁今年24岁,高一的时候发作了青春期精神分裂症,与同学产生冲突,之后退学治疗。在医院经过专业治疗病情稳定后,靳宁来到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康复训练。平时主要是在社区的日间康复室做一些中国结之类的手工以及纸牌游戏。

  优优今年36岁,是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去年由单位推荐来参与精卫医疗社工培训,培训后来到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小组模式和一对一模式的交流康复。

  第一次见到靳宁的时候,优优看到的是一个眼神呆滞、表情冷漠的大男孩,给人的感觉不愿意交流。而靳宁的爸妈态度偏向放弃,他们不想跟外界沟通关于靳宁生病的情况。

  优优尝试和靳宁聊天,前几分钟并不顺畅,但优优也有心理准备。在接下来的聊天中,优优无意中提到了古诗词,结果靳宁脱口背出了好几首古诗词。优优夸赞靳宁说:“你很棒啊,能背这么多古诗词!”靳宁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优优继续问他:“那你愿意继续学习吗?”靳宁说很愿意,他在家的时候还会看视频学习。

  第一次一个小时的沟通很快结束了,第二次见面的时候,靳宁对优优露出了微笑。优优逐渐发现,靳宁在学习方面还是很有基础的,他们就开始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商讨了每周的学习方案,每完成一个计划,就在表上画上一个对勾,下次见面的时候带过来给优优看。第三次见面的时候,优优和靳宁开了个玩笑,靳宁居然很配合地接话,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真的很不容易。

  逐渐地,靳宁爸妈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开始愿意跟优优他们交流靳宁的病情。靳宁接受优优建议在家做一些工作,比如打字,靳宁的妈妈也开始帮助购买电脑办公软件之类的。虽然嘴上没有说太多话,但是行动上已经开始认可。

  一对一的康复管理进行到一个半月左右的时候,优优问他:“靳宁,你要不要参加一个成人高考?”靳宁在发病的时候是高一,之后就退学治疗,所以也没有参加高考,这也是他的一个遗憾。靳宁显然很愿意接受优优的建议,现在,靳宁正在按照计划学习备考。“我觉得不管最后考试结果如何,有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很棒的进步,”优优说。(记者 张小妹)

责任编辑:黄金露
标签:北京,精神卫生,社工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