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四川:点亮“夕阳红”社区养老需念“专”字诀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7-01-16 09:16:56

   视线

  截至2015年底,四川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0.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23%。

  四川人口老龄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传统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等方式难以满足日趋庞大的养老需求。我省提出,2015-2017年建设4700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2700个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能否点亮“夕阳红”?这一话题引起了省政协委员们的热议,他们认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还需进一步提升专业化供给。

  现状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棋牌唱歌多专业化养老服务不足

  “随着我省人口社区化日渐定型,老年人希望在家庭社区附近就获得良好的休闲、保健、护理等养老服务,社区养老应逐渐成为主流养老方式。”1月15日,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省政协委员、绵阳市政协副主席李京平分享经验说,他的父母白天在绵阳市南河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享受一应俱全的餐饮、休闲和健康类服务,晚上回家,算得上幸福晚年生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很好的养老平台,但眼下正面临着发展瓶颈。”李京平说。

  民进四川省委的集体提案《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的建议》对此进一步阐释说,不少社区缺养老场地,现有的日间照料中心多由其他用房改建而成,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要。比如,多数日间照料中心在运行中没有明确的养老理念且功能单一,仅有老年棋牌室、老年合唱团等文化娱乐服务,缺乏看护、康复、护理等专业化养老服务,更没有专业护理人才。

  李京平算了一笔账:一个中小规模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年需投入3-5万元运行维护费用,这笔资金仅靠政府拨款和捐款远远不够。

  支招

  细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类型 建设管理避免同质化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省对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每个一次性补助30万元。“一次性补助容易催生低水平、低标准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相关部门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扶持方式。”李京平建议,根据各中心的规模和老年人服务开展情况给予一定的管理运行补助,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

  同时,应完善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规范,优化资源配置。《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的建议》提出,应在规划区域中调查老年人群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周边医疗资源,规划建设不同定位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可细化为娱乐活动型、康复训练型、护理看护型和医养结合型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规模和类型,制定差异化的设施配套标准和运营标准,避免同质化发展。“还应将社区活动引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李京平谈到,既要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也要对社区适度开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设施,将社区生活融入日间照料中心。

  新方

  设立“敬老时间储蓄”吸引志愿者服务社区养老

  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攀枝花市副市长刘建明带来好消息:我省首个康养学院“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2016年底成立,将为我省输送更多康养护理专业人才。

  针对养老人才短板,刘建明建议通过更加专业化的机制撬动社会资源,将社会志愿者服务引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对此,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的集体提案《关于设立敬老储蓄的建议》还提出了“敬老时间储蓄”设想,即有劳动能力的志愿者,利用闲暇时间到老年服务机构照顾和服务老年人,并由政府专门机构对其服务时间、服务质量等进行登记储存,在志愿者年老并丧失劳动能力时可“支取时间”,由政府专门机构指派志愿者对其提供养老服务。“这是一种可操作的辅助养老模式,在欧美国家已有较成熟的实践经验。”刘气,是对现有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建明认为,“敬老储蓄”能有效整合分散的志愿者,以此弥补养老服务人员的不足,促进形成敬老、爱老的社会风为娱乐活动型、康复训练型、护理看护型和医养结合型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规模和类型,制定差异化的设施配套标准和运营标准,避免同质化发展。“还应将社区活动引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李京平谈到,既要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也要对社区适度开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设施,将社区生活融入日间照料中心。

责任编辑:李梦雪
标签:社区,养老,专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