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策划】垃圾分类窘境不少,该咋办?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17-03-25 10:11:5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在不断增加。据环保部提供的数据,2015年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56亿吨。
  如此大量的垃圾,如果能施行垃圾分类,通过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垃圾分类遭遇窘境
  垃圾分类是个“负担”
  在江西宿迁的金田湖畔小区,记者通过观察发现,有居民倒垃圾时直接把垃圾扔进普通的垃圾箱内,并没有做到垃圾分类。“我知道小区在推广垃圾分类,但自己还是习惯把垃圾都聚在一起,用塑料袋装一下,出门的时候就顺便把垃圾带走。”不过,这位居民也说,之前尝试垃圾分类,一来觉得费事,二来垃圾也不多,最后就不了了之。
  分类运输处理各环节衔接不上
  很多实行垃圾源头分类的城市,欠缺后续的分类收运车辆等配套设施。如果前期居民垃圾分类不完善,配备相对应的垃圾运输车将大大增加成本,也起不到垃圾分类的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保局原总工程师包景岭算了一笔账,普通垃圾转运车载重3至4吨,一个成规模的填埋场一天处理1000吨的垃圾,垃圾车得来回运送垃圾近300车次,“如果垃圾量持续增加,如何运出去都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此外,企业作为垃圾分类源头的重要参与者,还无法建立起完善产业链条。浙江一家垃圾回收企业负责人吴冰心说,以分拣低价值的玻璃瓶为例,企业支付的人力成本和运输几乎是回收物自身价值的10倍,“没人愿意做这份苦差事”。
  尽管垃圾分类倡导多年,但各地垃圾分类的效果却略显“尴尬”。前期分类不到位、中期运输不分类、后期处理一锅烩,是不少地方垃圾分类的现实窘境。
  如何让垃圾各回各“家”
  奖励机制让居民有获得感
  1公斤厨余垃圾积2分,1公斤废旧报纸积10分……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的国红秀拎着一袋菜叶子放到了称重器上,随后,一斤菜叶子便成了国红秀手中“首创智慧绿卡”里的新积分。
  在上海市江湾镇街道,居民许彩英每天早上将生活垃圾分好类,送到小区指定的垃圾回收点,并为自己的“绿色账户”增加一点积分。
  为了推广垃圾分类,并让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很多地方都采取了这种分类攒积分的方式,积分可以用于线上线下兑换生活用品。
  干湿分离让垃圾分类变简单
  为了让垃圾分类变得更简单,今年北京开始试行将过去标着“厨余”“可回收”“其他”字样的三个大绿桶换成干湿分离“大小桶”,小桶专收厨余垃圾,大桶为不锈钢材质,专收其他类垃圾。由于厨余垃圾的含水率大大高于家庭其他垃圾,因此将厨余垃圾从居民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为“干湿分离”。
  分类运输让垃圾各有归处
  广州针对生活垃圾混杂运输的情况,配备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装备,比如专门的餐厨垃圾专运车和有害垃圾专运车。配备垃圾分类运输车,价格不菲。如果前端垃圾分类不完善,后期增加垃圾分类运输车也只会增加运营成本。因此,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垃圾运输车在运行。
  同时,广州还出台条例,对“前端分类、后端大杂烩”的混合运输行为进行规范,“若生活垃圾运输单位将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混合运输,将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编后
  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何让垃圾分类更简单,如何提升居民的参与度,如何让垃圾分类各环节畅通是我们亟需考虑的事情。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环境治理好了,整个城市看起来会更美好。(中国社区网综合)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垃圾分类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