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郑州:康桥华城社区充分发挥“五老”优势 搞好社区教育

来源:郑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7-04-20 08:42:51
1_副本.jpg
 腊八节,志愿者聚在一起熬粥
2_副本.jpg
社区“美德好少年”颁奖典礼
3_副本.jpg  
  康桥学堂
  近年来,二七区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引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强势推进,连续5年荣获郑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郑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和“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考核一等奖。
  目前,全区已注册志愿者7.6万余名,130余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实现了志愿服务全覆盖;推出了周慧玲工作室、顾殿明学雷锋基地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大学路街道康桥华城社区当选全国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的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今天,我们就走进康桥华城社区,看看“五老”志愿者如何助力社区教育。
  在二七区,有这样一个社区志愿服务群体,他们由老职工、老农民、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组成,简称“五老”。凭借“文化兴家园”的理念,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队伍利用各自所长,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余热。近日,记者走进大学路街道康桥华城社区,探访“五老”文化兴家园的故事。
  1
  父母不在家
  放学到对门吃饭
  “娘,我回来啦!”4月11日中午12点,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响起,60岁的乔鲜应声而出,把一个12岁的少年迎回家。她转身进厨房,端出老公刚做好的饭菜,少年则到客厅搀着奶奶,一起去用餐,像极了一家人的生活。
  少年叫王智召,正读小学六年级。他笑说,自己是来蹭饭的,家住对门,父母偶尔不在家,就到邻居家吃饭。“娘是我们老家的叫法,称呼比爸爸大的女性,觉得她比较亲才这么叫。”
  王智召的父亲王杰说,他们是2008年搬到康桥华城社区的,和对门时间差不多。从那时起,两家就相处得很友好。
  “他经常买些蔬菜水果送来,平时买东西也是见面分一半,可好了。”提起这个邻居,乔鲜也是满口夸赞。
  2
  “五老”志愿者
  文化兴家园
  在郑州市档案馆,有一份档案和马金凤等名人档案一起,被名人档案库永久收藏。它的主人是周慧玲,一名热心公益的67岁老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专家团队成员、河南省素质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郑州市“五老”报告团副团长……
  40年教书育人,2003年退居二线后,周慧玲致力于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如今又力推社区教育。
  在康桥社区,和周慧玲一样热衷志愿服务的“五老”人员,有130多人。2009年起,社区兴办了“康桥学堂”,组建了由上百位老同志参加的10支社区建设志愿者队伍,提出了“文化兴家园,共修上善之德,共建书香之家,共育龙族传人,把康桥华城社区建成现代都市中精神文化的华美之城”的社区教育目标(简称“文化兴家园”)。经过8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了“十个融合”,成为郑州市社区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
  3
  做优秀长辈,投身社区教育
  宋玉莲69岁,是文艺队的队长,也是独居老人。每天上午,她到康桥学堂和大家一起唱唱跳跳,下午自己在家学弹琴、葫芦丝等。“我先学,学会了再教给大家,日子很充实,心态很平和。”
  很难想到,3年前,她因老伴去世备受打击,把自己关在家里半年。她说,志愿者团队把很多孤独的老人拉出了家门,又用丰富的活动充实了大家的生活。
  除了做优秀的长辈,给小区里的孩子们树立好榜样,志愿者们还积极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
  2013年,社区10号楼的盲人小姑娘王艺文在青少年宫举办音乐会,文艺队的志愿者积极支持,连夜编排舞蹈为她伴舞助兴。
  王军毅曾在小区做保安,十八岁的生日是社区志愿者陪他过的,每个人给他一个拥抱和鼓励,让这个大男孩很感动。两年后,他在周慧玲的鼓励下继续求学,毕业工作后,还经常回社区看望志愿者们。
  4
  曾经相见不相识,如今亲如一家人
  2008年初搬来时,邻里都不认识,更无来往。从“逐个拉拢”一起玩到志愿服务成为居民的习惯,志愿者们用了一年时间。
  2009年,“文化兴家园”的社区教育目标确立后,社区充分发挥“五老”觉悟高、阅历深、乐奉献的优势。在“康桥学堂”里,老同志们发挥专长,开设了中华文化、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书法、国际形势、文明礼仪、养生保健、声乐舞蹈、朗诵艺术、葫芦丝等课程,义务为大家授课。在日常生活中,“五老”志愿者人人做榜样,个个是老师。
  周慧玲说起志愿者的故事,如数家珍——
  独居的韩大姐骨折了,同一楼栋的史文芳周金业夫妇,连续3个月为她买菜、做饭、整理房间;
  70岁的朱洪德义务管理棋牌室,负责打扫卫生、开门锁门,365天尽职尽责;
  80岁的杨洪新在社区组建太极柔力球队、建起书法室……
  宋玉莲说,逢年过节,大家都会给空巢老人和物业服务人员送温暖,端午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冬至包饺子,腊八聚在一起熬粥。邻里间形成了“困难有人助,病了有人望,喜事有人贺,白事都到场”的风尚。
  5
  情通则心连
  心连则民亲
  2008年的康桥华城,也曾有高空抛物、随地乱扔垃圾、不及时清理宠物粪便等不文明现象。现在,小区的文明氛围让外来参观者很羡慕。
  周慧玲说,院里有许多樱桃树,往年樱桃尚未成熟就早早被人摘光。于是,她在树上挂了个提醒牌,写道:“让红樱桃挂在枝头是康桥人生活红红火火的象征,大富大贵的象征,文明修养的象征,家旺业旺的象征,感谢各位邻里乡亲为我们共同的家园修福、添贵所做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护佑红樱桃吧!”
  当年,樱桃全红了时依然挂在枝头,引来小鸟啄食嬉戏。“有一天一大早,我拿着相机蹲在树下想抓拍几张图,没想到一个晨练的人过来劝我看看提示牌,不要摘樱桃。”周慧玲提起此事,很是高兴,“说明大家对志愿者工作的认可,文明之风成为生活习惯。”
  经过8年努力,社区居民从“同在屋檐下,相见不言语”到走出家门,通过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社区、物业和居民,情系在了一处、心连在了一起。
  大家打趣地说:“康桥华城好景观,德音雅乐云头转,唱着跳着过日子,还不误为儿孙做三顿饭。”
  提及康桥华城“文化兴家园”社区建设的经验,周慧玲总结说,小社区是大社会的根本,社区兴则大国兴,康桥人的“文化兴家园”幸福小梦,连着民族复兴的中国大梦。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五老”优势,社区教育,苏州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