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就业

亳州市就业扶贫让贫困群众走上自主脱贫路

来源:亳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7-07-14 08:54:40

  就业是贫困劳动力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就业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任务,通过促进就业增加贫困家庭劳务性收入,加快贫困劳动力脱贫步伐。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2017年我市就业脱贫任务数为10669人,截至目前已帮扶就业10294人,其中谯城区5890人,涡阳县1517人,蒙城县1172人,利辛县1715人。

 未命名_副本.jpg

  李淑琴老人在“扶贫工厂”的大棚里劳作

  “扶贫工厂”让贫困户拿工资享分红

  “我现在管4个棚的辣椒,育苗、施肥全由厂里负责,我就负责拔拔草、看着大棚温度,不过到采摘的时候要忙点。”今年70岁的李淑琴老人,是谯城区张店乡后李楼村的贫困户,她的老伴三十多年前患有精神疾病、糖尿病、脑梗塞等多种疾病,导致丧失劳动能力,老两口的生活来源只能靠李淑琴种地。

  在当地扶贫干部的推荐下,李淑琴来到了年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贫工厂”打工。在厂方的指导下,李淑琴承包了4棚辣椒管理。这样一来,她除了每月1800元的固定工资外,还能参与工厂每一季的分红,一年下来就有两万多元的收入。“现在日子好多了。”老人的脸上抑制不住的喜悦。

  年丰扶贫工厂位于谯城区张店乡,是以年丰蔬菜合作社的860亩蔬菜生产基地为依托,建立的一家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工厂,建有钢架大棚600多个,年用工200余人。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合作社统一安排工作,每人每天工资为70元到100元不等,目前已经有60多位贫困人口在这里就业。

  “如果按时上班,人均年收益大概在6000到15000元左右。”扶贫工厂负责人刘松年说,为了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扶贫工厂主要采取“务工工资”制和“承包工资+分红”制两种模式进行工厂化脱贫。工厂鼓励有经验的农民承包大棚进行管理,种苗由工厂负责提供,技术指导也由工厂统一安排,而大棚蔬菜的日常管理,包括除草、棚内放风、采摘等则由承包人员负责。

  “我们最大程度保障承包人的利益,贫困户可以说是零风险。”刘松年说,同时合作社还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部分蔬菜的销售收入分给承包贫困户,为他们自我“造血”提供途径。

  扶贫工厂是鼓励适合分散式、家庭作坊式生产的企业在贫困地区设立工厂(或车间),组织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者在家从事手工编织、来料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工作,是推进居家就业、实行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推动就业脱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我市在大力推进扶贫工厂建设的同时,还建立就业扶贫驿站5个,就业扶贫车间47个,就业基地27个,居家就业基地12个,开发就业岗位53353个,吸纳劳动者33430人,其中贫困劳动者24405人。

  “扶贫岗”让贫困户自食其力摘“穷帽”

  我市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新一轮就业政策,突出重点,精准发力,除了建设扶贫工厂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还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促进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帮助其提升生活水平,开发就业见习岗位,提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我市通过购买3000个公益性岗位,其中每县区各750个,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托底,岗位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包括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人员中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以内人员、登记失业12个月以上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业人员、失地失林人员、残疾人和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人员。

  针对贫困劳动者就业能力不全面、就业距离不宜远、多数不能全日制工作等特点,各县区在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开发保洁、保绿、保安、护林、护路等公共服务岗位,组织无法外出就业且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者在家门口参与公共服务、实现就业,让贫困人员“用双手养活自己”。

  利辛县出台《贫困人口劳务就业岗位开发实施方案》,提出开发“五员”岗位,即乡村保洁员、生态护林员、村道护路员、监护员和光伏维护员。

  谯城区在该区《贫困劳动者劳务就业岗位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开发适合建档立卡劳动者就业的公共服务就业岗位,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发乡村保洁员、生态护林员、村道护路员、交通安全劝导员、河道护河和治安协管员。

  涡阳县出台《贫困劳动者劳务就业岗位开发实施方案》,在全县内开发保洁(垃圾分类)员、秸秆禁烧巡查员、料场看管员和光伏发电看护员等劳务就业岗位。

  蒙城县出台《开发公共服务辅助就业岗位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按全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设置岗位,开发了“三保三护三助”(保洁保绿保安、护林护路护水、助老助幼助残)公共服务岗位。

  各县区增加设置“水塘看护员”岗位,防止发生溺水事故。截至6月底,全市开发“水塘看护员”2688个,其中谯城区1153个,涡阳县634个,蒙城县482个,利辛县419个。

  截至目前,我市公共服务岗位安置贫困人员24405人。

  除此之外,我市还开发1000个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岗位,其中每县区各250个,用于吸纳毕业1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3~12个月的就业见习锻炼。见习期间,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1400元,并可享受相应补贴,由见习基地为见习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技能脱贫培训为贫困户就业支招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本。一个没有技能的农民,务工一天只挣三五十元,掌握了技能,就能挣一二百元。为让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者学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技能,增强他们的自身“造血功能”,我市把技能脱贫培训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希望贫困劳动者在培训后能够自主创业或就地就近解决就业问题,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

  我市各地纷纷开展技能脱贫培训,组织农村合作社、职业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把培训教学开到田间地头,走进蔬菜大棚,从育苗、施肥、打药、剪枝等操作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培训,让扶贫户切实掌握所学的技能。我市开发了蔬菜种植、果树种植、箱包制作、手工编织、农机驾驶员、电子商务等10多个培训工种目录,谯城区还“因地制宜”地增加了中药材种植等培训工种,使参加培训的贫困户所学习的技能更加符合该区贫困户的实际需求。

  今年5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开展汽车驾驶员技能脱贫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我市建档立卡18至45周岁的贫困劳动者开展汽车驾驶员C1和B2照的培训,贫困劳动者学习驾驶技能,财政给予培训费用补贴,培训后取得驾照的,还给予一定的伙食、住宿和交通补助。截至目前报名培训486人,其中谯城区87人,涡阳县102人,蒙城县195人,利辛县102人。

  按照《2017年亳州市技能脱贫培训、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新技工系统培养实施办法》,今年我市将组织实施技能脱贫培训2000人,其中涡阳县450人、蒙城县400人、利辛县950人、谯城区200人。每个培训项目、每个培训班期的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亳州技师学院对贫困家庭子女订单式、定向培养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按照实施办法,贫困劳动者每人每年可免费参加一次技能脱贫培训。贫困劳动者免费参加所在地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含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给予伙食、住宿和交通补助。而由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安排贫困劳动者在所在乡镇以外参加培训的,其培训期间的食宿由培训机构统一免费安排,按实际培训天数将伙食、住宿补助补给培训机构,并给予参加培训人员往返交通补助。

  除此之外,我市对在亳州技师学院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子女,再给予每生每学年3000元生活、交通补助。(记者 曾莹莹 文/图)

  原标题:我市就业扶贫让贫困群众走上自主脱贫路

责任编辑:王晓雅
标签:就业扶贫,自主脱贫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