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社区变身居民健康“守门人”

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17-08-11 08:50:42
  8月9日,苏州市姑苏区友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人头攒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现场活动在这里展开,来自该市卫计委、妇幼保健所、疾控、医联体的专家面对面答疑解惑,不少社区居民慕名前来。
  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赢得高人气。“活动不是‘一阵风’,实际上居民时刻享受着这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苏州市卫计委社区卫生处副处长王庆庆介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开始在苏州实施,并逐年深入。多年来,包括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管理等在内的十二类服务项目,不仅惠及苏州户籍居民,居住满半年的流动人口同样免费享受着,成为苏州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
  一组数据可以直接体现苏州这些年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决心。作为“医改”五项工作重点之一,苏州近年来不断完善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资金筹集标准逐年提高。近三年,苏州按常住人口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经费从2015年的46元上升到今年的80元,提高了76%。意味着今年各级财政在这一项目实施上将投入近85亿元。
  自去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健康市民“531”行动是苏州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项创新亮点。该行动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平台(市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三大机制(居民疾病高危因素筛查机制)和五大中心(城市多中心疾病协同救治体系),重点发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将其转型提升成为“市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根据计划,今年苏州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完成转型提升。
  “转型提升的过程中,无论是中心还是居民,健康理念都要从被动医治向主动管理转变。”苏州友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韩伟理透露,作为苏州心脑疾病高危人群筛查试点单位,去年6月至今,已有17039位居民在中心参与脑卒中筛查,其中明确为脑卒中高危因素1564人、高危1084人。中心为此配套了相应政策,筛查后在中心做颈动脉B超,普通收费为170元/次,筛查后做仅需85元/次。目前有1591人在中心参与健康管理。
  根据筛查、体检、诊疗等结果量表评估,将目标人群分类为健康、亚健康、患病三类人群,对其进行分级、标准化的“六个一”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今年上半年,苏州共完成心脑血管高危因素筛查12。26万,筛查依从率为62。18%。
  社区做实居民健康“守门人”,最终职能是要实现居民健康的管理,韩伟理对此非常认同。这些年,苏州着力打造两级管理、三级服务为形态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框架,目的也在于此。除了被管理,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已经建立的375个慢病自我管理小组就是生动写照。这些慢病自我管理小组,通过组织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成组,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学习、同伴教育、自我测血压等活动。每个小组还配备指导医生,负责定期为组员提供技术指导。
  社区做实居民健康“守门人”,信息化建设是重要手段。目前,苏州已建立8个远程影像会诊中心,9个远程心电会诊中心,7个临床检验集中检测中心,2个远程病理诊断中心和各类医联体22个,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全覆盖。通过这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相连的远程医疗协作体系,引导重点医疗机构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此外,还搭建了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家庭远程监控系统等平台,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走马苏州,你会发现不少居民的就医习惯正在转变,基层首诊初见效果。目前,苏州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30个,签约家庭65万户,累计建立健康档案831万份。截至去年底,苏州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增速超过综合医院0。4个百分点。去年,苏州人均期望寿命为82。9岁,比2010年提高1。8岁。
  王庆庆也坦言,人才是社区做实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关键,也是当前重点需要攻克的“瓶颈”。下一步,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将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苏州将全面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落实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改革措施。包括逐步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基层卫生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定额补助标准动态增长机制、对条件允许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自主确定绩效工资的构成及分配办法等。(记者 陈雨薇)
  原标题:苏州年内建成50个“市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社区变身居民健康“守门人”

责任编辑:王婵
标签:社区,居民,健康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