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动态

讲师石敏:用热情消除隔阂 以行动温暖居民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17-09-30 10:19:33

  石敏今年63岁,是一位退休党员,是百步亭社区幸福时代3栋党小组组长,是楼栋治安巡逻队队员,如今,她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全国社区工作者培训班”讲师。

575A9633.jpg

石敏在全国社区工作者培训班上为学员授课

  居民眼里的她积极乐观,“我们平时有什么想不通的事都喜欢和她聊一聊,说了之后就舒心了。”

  老伴眼里的她是个大忙人,“退休前忙,退休后更忙,每天忙着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

  学员眼中的她认真负责,“石老师讲课特别生动、抑扬顿挫,我在课后有些疑问,她很热情地回应了我。”

  作为子女的她孝顺体贴,石敏父亲已经九十多岁,住院需要有人照顾,为了能多陪父亲,但同时不耽误培训班上课,她在安排好医院的事务后才放心地坐公交赶回百步亭社区党群中心准备学员授课。“虽然有点折腾,但是不安排好我不放心。”

  从2014年入住百步亭社区,三年的时间,石敏说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忙碌并快乐着。

  以一带百 志愿精神会“传染”

mmexport1506133000871.jpg

石敏在社区做志愿者

  “我之前在外地工作,百步亭社区早有耳闻,当时看到他们的万家宴很是羡慕,当时就想着,要是能住到百步亭就好了。”终于,在2014年,石敏完成了这个心愿。她说自己依然记得收房那天的情形,身戴红袖章的志愿者非常热情,交房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跑前跑后没有怨言。

  “就是这个细节感动了我,一下就有了回家的感觉”,石敏笑着说。

  于是,在收房当天,石敏就注册加入了百步亭社区的志愿者团队,从此,社区又多了一个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

  社区多面手 小身材有大能量

  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她,石敏的退休生活因为搬到百步亭变得忙碌起来,看似柔弱的她,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传承红色经典 弘扬革命精神”红色诗歌朗诵活动中,她用诗歌抒发对党的忠诚和热爱;“最美家庭”——“家风家训”巡讲巡演社区行演出现场,她以朴实动人的家风故事传递文明新风尚;社区搬进来外国友人,志愿者想了解情况,可是语言不通怎么办?大家马上想到石敏,打电话后,石敏二话不说就赶了过来。听着石敏和外国友人流利的对话,婆婆爹爹们一头雾水。半小时后,石敏告诉志愿者,“这对情侣是临时住在这里,经常两地跑……”听完石敏的话,大家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居民们纷纷让石敏转达对外国友人的欢迎之情。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每一次的社区活动、志愿服务都需要费时费力,但是体现在石敏的志愿服务手册上就只有短短的几句话,这样的手册她已经写到了第三本。

  邻里守望 志愿者和居民一家亲

  在百步亭,邻里守望不是一句空话,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

mmexport1506677341083.jpg

石敏的志愿服务日记

  2016年8月11日晚上八点左右,石敏和楼栋治安巡逻队巡逻的时候,在苑区发现一位老婆婆焦急地在原地打转,一看发现是志愿队的“重点关爱对象”许婆婆,许婆婆的老伴鲁爹爹身体很不好,曾经中过风还患有严重的淋巴瘤、哮喘等疾病。经过询问得知鲁爹爹半个小时前下楼倒垃圾到现在还没回家,许婆婆下楼看不到爹爹的身影,非常担心他出了什么意外,老人急的满头大汗,不住的掉眼泪。

  情况紧急,石敏和队员们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分头帮忙寻找。很快,在幸福里商业街的可多超市门口找到了快晕倒的鲁爹爹,当时老人已经十分疲惫,完全走不动路了。工作人员赶紧端来绿豆汤喂给老人,给他降温。随后大家把爹爹搀回居委会后,许婆婆感激的拉着石敏的手,流着眼泪说:“住在百步亭幸福时代真是好,如果没有你们这些志愿者,我爹爹怕是没命了。”

  为人师表  言行举止都是表率

  从知道自己要在“全国社区工作者培训班”上授课之后,石敏的生活愈加忙碌。非专业科班出身,面对全国的社区工作者,如何讲好这堂课变成了她生活中的大事。

  反反复复地试讲,不断琢磨措辞、断句、语调,每一句她都要想很久,“讲到最后我老伴受不了了。”石敏不好意思地说。在谈到为培训班做准备的这段时间,她说自己累并快乐着。虽然每次都是最后一个上台,但是石敏都会提前两个小时过来,面对已经烂熟于心的讲稿,她依然很慎重,“身为百步亭人,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百步亭的形象,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石敏说。

  奉献着、快乐着,从做好身边的小事开始,做力所能及的事,帮需要帮助的人。石敏说自己的愿望是哪里有居民需求,哪里就有志愿服务。如今,她的梦想在百步亭社区实现了。(中国社区网 王晓雅)

责任编辑:崔凤霞
标签:讲师,温暖居民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