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我国社区治理“四大创新”夯实“幸福中国”基石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7-10-11 10:29:0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治理坚持以加强社区党建为引领,以创新社会治理为动力,以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为重点,构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推动社区治理从理念到实践呈现“四大创新”,不断夯实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石。

  党建引领、固本培元

  走进深圳市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迎面墙上鲜艳的党徽和“凝聚党心 服务群众”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从2016年起,深圳市不再有传统的社区服务中心,而是在全市645个社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党建和社区服务多项功能,工作人员穿戴体现党组织形象的统一服装和徽章。

  深圳市委组织部部长郑轲告诉记者,两年前调研时发现,社区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突出,一些社区党委书记成了社区股份公司董事长的“跟班”;有的社区书记兼任工作站站长,干部群众就都叫“站长”而不叫“书记”……鉴于此,深圳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明确在基层“把党的作用突显出来”。

  “社区党建是强化党的执政根基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陈越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建设,建立了区级统筹规划、街道落实任务、社区多方参与的三级联动党建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党建带社建,动员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整合发挥社区公共资源效能,形成了阵地联建、活动联创、信息联通的良好态势。”

  今年6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居民自治、激发活力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体现。

  在上海市杨浦区,小区议事会和说理堂成了居民矛盾化解的好去处,把大家都认可的道理整理成社区“邻里公约”,成为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的有效手段;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社区协商机制的探索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数人意愿又保护少数人合法权益。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27个省区市实现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统一届期、统一部署、统一指导、统一实施,参选率达到90%以上。

  “社区协商不断规范,社区民主监督稳步推进,民主管理机制得以完善,我国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陈越良说。

  此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在过去5年也日趋完善。通过简化登记手续、建立孵化基地等举措,各地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同时,通过直接资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越来越多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来。

  科技助力、安全高效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江千户苗寨,过去防火依赖大量人力了望、鸣锣喊寨。如今,这里家家户户安装了电气保护装置,消防人员通过一款APP就能对农户电气安全状况进行远程监控和预警处置。

  今年3月,连云港市救助管理站的小院里,50岁的郭秀英终于被年迈父母紧紧搂在怀中。患有癫痫痴呆病状的郭秀英2年前走失,一直是救助站里的“无名氏”,直到救助站与公安部门合作免费展开DNA数据采集和寻亲登记,郭秀英才得以与亲人团聚。

  两个故事,诠释的是共同的平安。

  5年来,我国各地注重以信息化建设推进社区治理,不仅使“平安社区”建设成效显著,也使“智慧社区”建设精彩纷呈。一些社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网上服务预约和政策查询功能,还通过网上协商议事平台提升社区治理的参与度。

  陈越良说,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社区治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最大限度方便居民办事,使社区服务供给能力极大提升。

  文化培育、增强纽带

  如何让社区结构下的“生人社会”变为“熟人社区”,是5年来我国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实践中,各地将社区文化作为团结社区组织和居民的精神纽带,一方面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则注重培育社区文化品牌、注重提升社区文化参与度,使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

  例如,厦门市注重促进居民相识相知、融入融洽,由“生人”变“熟人”,并以居民公约等自治章程规范居民行为;北京市通州区以才艺展示、挖掘社区能人、完善楼门长激励机制等举措建设楼门文化,带动党员、积极分子、文艺骨干参与,改善了人际关系、构建了和谐社区。(新华社记者 罗争光)

  原标题:我国社区治理“四大创新”夯实“幸福中国”基石

责任编辑:王晓雅
标签:社区治理,自治服务,创新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