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策划】十九大精神融入好家风 中华美德代代传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17-11-20 09:06:24

  社区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家训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形成的家庭文化。良好的家风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家庭美德代代相传的宝贵财产。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坚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让中华美德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传育立行好家风 凝聚正能量

20171113161241_7076feffc229b0f883e88a5e4854b55c_1.jpg

  杨丽照顾病床上的丈夫

  2014年1月,湖南省枞阳县建设社区居民杨丽的丈夫遭遇车祸,成了丧失语言能力和浑身没有知觉的植物人,为了治好丈夫的病,杨丽花掉家中所有积蓄,躺在床上的丈夫,一个尚在读书的孩子,需要照顾的老人,这样艰难的日子几乎让杨丽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有人劝杨丽和丈夫离婚,寻找自已幸福。但杨丽没有退缩,她每天起早摸晚照顾丈夫、老人和孩子,10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杨丽用她瘦弱的身躯支撑起了这个家。

  11月15日,在枞阳县好家风宣讲暨“传育立行”教育工程启动仪式,杨丽作为“好家风”模范典型,讲述了自己的心理历程。她是一名普通百姓,又有着不平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的胸怀,闪耀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感人正气,值得全社会学习和赞扬。

  把奉献当成习惯 一家人献血挽救众多生命

  今年54岁的张伟兰,是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药剂科的一名微机录入员。从1999年至今,她坚持18年在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至今已达17000亳升,并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

图片2.jpg

  张伟兰在献血

  张伟兰首次献血是在1999年1月,她所在的单位向员工发出倡议,号召大家踊跃参加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公益活动。热心的张伟兰当即报了名,她第一次来到中心血站。经过体检、筛查等一系列检查后,张伟兰顺利走进献血室,内心十分忐忑。在血站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张伟兰进行了第一次献血。

  每年无偿献血三次,已成为张伟兰的习惯。在自己无偿献血的同时,她还时刻不忘带动身边的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如今,在张伟兰的带动下,她的哥哥、侄子、嫂子、表嫂等五位亲人都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一家人积极献血,挽救了众多人的生命。

  张伟兰说:“助人为乐是一种习惯,是中华民族良好风尚的体现,这种优秀品质应该从每一个小家做起,小家乐于奉献,大家才会更加和谐。”

  开国功勋后代清廉治家 再难不向国家提要求

图片3.jpg

  李声英老人在儿子的陪伴下外出

  上海市兴业路76号,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1921年,它的名字还叫李公馆,当年7月23日到7月30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李公馆的地下室召开。李公馆的主人,就是李声英的父亲李书城,她的叔叔李汉俊,是与会的13位代表之一。当代表们在楼下开会时,当时还只有4岁的李声英在阁楼里,已进入了梦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李书城被任命为首任农业部长,但他把已成家的李声英留在了武汉,如今李声英一家仍旧居住在武汉百步亭社区的廉租房内。“我没有钱,只有一片心。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为国家做好事。”父亲的教诲,李声英一直牢记。

  一个开国部长的女儿,没有借助父亲的历史功绩炫耀自己。多年来,李声英子孙三代始终铭记李书城“再困难都不要向国家提要求”的家训,用实际行动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淡泊名利、自发图强的良好家风像徐徐清风荡涤人们的心灵,带动整座城市形成风清气正,文明祥和的良好氛围。

  编后语: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良好家风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成长的营养剂。

责任编辑:邹祖云
标签:十九大精神,好家风,家庭美德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