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创新社会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18-02-26 09:32:10

1.jpg

 图为:1月30日,受邀嘉宾徐昌洪(左二)、杨述明(左三)、王学丽(右一)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访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朋 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摘要

  ●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 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

  ● 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带动力。

  ●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

  ●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访谈嘉宾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杨述明

  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副处长 徐昌洪

  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东亭社区党委书记 王学丽

  社会治理涉及人民安居乐业,关乎国家长治久安。

  当前,我国进入了社会矛盾多发期,面临着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农民工半市民化等纷繁复杂的社会难题,考验着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智慧和勇气。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代表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新时代,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化解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如何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城乡群众,踊跃参与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月30日,湖北日报举行第六场“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全媒体访谈,邀请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和社区工作者一起探讨。

  创新社会治理以人民为中心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请问如何理解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

  杨述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治理的本质要义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着力点,指明了社会治理领域制度创新的正确方向。以人为本,是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也是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党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包括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大家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朴实的目标,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社会治理的追求。

  我国社会治理经历了从传统的维护社会治安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转型和社会阶层结构分化重组,我国社会治理不断改进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不断地抓经济发展、抓民生改善,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努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些改善民生的扎实工作,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社会治理的结果,它确保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确保我们的发展始终为了人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既是对过去五年我国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深刻总结,也是给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定位,体现了对全体人民意志的遵从、对全体人民参与权利的肯定、对全体人民利益的敬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社会治理,既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治理指向,也要以最广大人民为治理主体,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徐昌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表明,我国的社会治理是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社会、公众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共同行动、共享成果的过程。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治理的政治优势,多方参与是我国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依法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制度保障。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思想,就是要按照十九大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王学丽:城市发展进程中,老旧社区问题日益突出。不同于商业小区,老旧社区中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居多,物业公司不愿进驻。近年来,东亭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形成了“1+6”的治理模式,即在东亭社区党委引领下,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社区业委会、社会组织、群众团体、辖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政府组织推进老旧小区硬件改造,合理调整规划,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引导居民实行自治物业,培育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如何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社区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徐昌洪:按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完善了社会治理顶层设计。修订了《湖北省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指导各地制定出台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推进社区协商。

  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因地制宜,不搞照抄照搬。目前,武汉市武昌区、黄石市两个全国实验区已完成了为期三年(2014年—2016年)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工作,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新经验新模式,破解了制约城乡社区治理的多个难题。

  武汉市在城市社区探索实施“红色引擎工程”。2017年2月,武汉以百步亭社区经验为蓝本,提出把实施“红色引擎工程”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强化“红色引领”、培育“红色头雁”、激活“红色细胞”、建设“红色阵地”、打造“红色物业”、繁荣“红色文化”、掀起“红色旋风”、用好“红色基金”等“八个红色”任务,回应群众诉求,针对党建难点,打造“有色彩、有温暖、有活力”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截至目前,我省积极培育各类社区社会组织1.5万个。省民政厅组织实施了30多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项目,200多个“爱满荆楚”省级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有力提升了城乡基层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杨述明: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重要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基层社区发展好了,政府存量改革和社会增量改革才能同步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才有了根本保障。

  城乡社区处于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推动了解民意的渠道下移,推动服务居民平台下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以便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获得群众支持。在此过程中,还要发挥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优势,建立起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间“相互增能”的新型互动关系。

  创新社区治理,既要满足民需,也要借助民力。要推动社区居民思维方式由“我向社区要什么”向“我能为社区做什么”转变,并借此密切社区居民间的社会纽带、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培育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为政府治理和社区自治的有效衔接打下基础,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打下基础。

  王学丽:近年来,东亭社区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以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目前东亭社区已培育“颐养天年”“西渡公益”“心能量”以及社区养老幸福食堂等34家社会组织,引进家政、电力、电信、律师、社工等多种补充服务项目,这些功能各异的社会组织有效提高了社区服务能力,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各类社会组织中。比如在解决社区“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就餐难题。东亭社区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由社区提供场地,减免水电费,社会组织承包经营,志愿者义工积极参与,政府补贴部分运营费用。多方共同努力,老人不仅吃上美味实惠饭菜,还能欢聚一堂,分享快乐,驱散孤独,幸福感越来越强。

  破解农村社会治理难题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实践中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破解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三留守等问题?

  杨述明:当前,我国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西方工业化国家在二三百年里围绕工业化、城镇化陆续出现的城乡社会治理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了。

  许多农村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维护好“三留守人员”合法权益是一件大事。农村利益主体、社会阶层日趋多元化,各类组织活动和诉求明显增多。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不适应,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农村治安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地方违法犯罪活动仍然不少。

  我省对农村治理长期予以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立足村情社情积极探索,创造出了一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且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治理模式。从其成功经验提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村社区治理要实现“善治”,最核心的共性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能够过上美好幸福生活作为最终目标,代表有秭归县的程家坝村、谷城县的堰河村、保康县的尧治河村等等。必须有一个坚强基层组织主导的治理体系,基本结构包括基层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民间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以及社区内外参与治理的各种主体和力量。只有形成了“共建共治”结构,才能保证良好治理状态的持续性。必须宣传教育群众、组织群众自觉参与治理,这是实现农村“善治”的基本前提,也是农村治理的难点所在。必须把发展作为实现农村“善治”的根本基础,只有经济上做到了“富民强村”,才能够真正建立起命运共同体。必须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基本路径、“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和“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基本要求,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必须借鉴城市社区治理经验、顺应乡村振兴趋势、遵循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规律,不断深化农村社会治理。

  徐昌洪: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2015年,中央就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意见,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实施意见。2016年以来,全省各地每年按照不低于村总数5%的比例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省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每年安排9000万元,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给予支持。截至目前,全省有8266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占村总数的33.3%。

  相对于城市社区建设来看,农村社区建设还存在认识有偏差、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要按照十九大报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为根本,完善村民自治和多元主体有机结合的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健全村民自我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有效衔接的农村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形成乡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文化纽带,构建生态功能与生产生活功能协调发展的人居环境。

  链接

  荆楚大地盛开共建共治共享之花

  和平佳苑小区

  宜昌市伍家岗区和平佳苑小区是典型的城市老旧社区,基础设施老化,问题突出。去年,伍家岗区政府探索城市社区治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成立小区党支部。党支部以楼栋为单元格,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暖心服务框架,实现党员联系无死角、服务群众全覆盖。通过开展活动和成立社会组织,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有效解决了小区服务管理难题,探索出社区治理的新路径。

  百瑞景社区

  武汉市武昌区百瑞景社区,坐落繁华地段,居民万户,来自天南海北,如何引导居民走出“猫眼”,打开心扉,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作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武昌区引导和培育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善治。百瑞景社区积极组织邻里见面会,推选楼栋长、党小组长、中心户长,居民熟络起来。发动各类骨干,组建民族舞蹈队、乒乓球队、爱心社等社团组织,居民在活动中增进认同感,消除陌生感,凝聚人心。社区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让居民感到服务就在身边。

  陈家坝村

  从路难修、垃圾满地到秀美山村,从公益意识淡薄到互帮互助,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群人,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坝村风貌焕然一新,为何?秭归从2012年开始探索“幸福村落”建设,开辟村民自治新途径。核心是重心下沉,把建制村自治大单元,划为村落自治小单元。村落村民推选成立村落理事会,由党小组长、理事长和“八员”组成。“八员”包括张罗员、调解员、宣传员、环卫员、监督员等等,职责既包括调解邻里矛盾、红白喜事等村俗民约,也包括环境卫生、治安联防等公共事务。秭归幸福村落创建获“首届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奖,并纳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项目。

  (记者 杨麟 实习生 张心语)

  原标题:图文:创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

  ——“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全媒体访谈之六

 

责任编辑:黄金露
标签:创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