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武汉建“十九大精神社区主题馆” 家门口的宣传阵地

来源:中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8-03-24 10:27:27

4.jpg

荆楚楷模、湖北省博物馆和戴家湖公园园史馆“001”号讲解员胡升来到展馆为居民义务讲解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胡九思 摄

  借一方斗室,展武汉情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一个社区居民家门口的展馆里得以浓缩呈现,让参观者在润物无声中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武汉发生的巨大变迁。

  3月22日,位于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楼的青山绿水红钢城时代展馆正式开馆。这是全市首个建在社区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馆,不仅是群众家门口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阵地,展现了青山区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也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提供了新的精神文化生活场所,助力青山棚改区“二次蝶变”。

  浓缩改革开放40年成就 体现居民共建共治共享

  青山要走绿色发展的新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展馆很好地展现了武汉市青山区在修复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刚刚在北京参加完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二轻工业学校教师禹诚参观后说。

  禹诚还记得,学校旁边的青山港二号明渠以前根本看不出来是条河,岸边也是垃圾成堆。现在,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工程,二号明渠恢复了水体面貌,还栽种了一些修复水质的植物,岸边的人行步道也有了雏形,让人掩鼻的难闻异味也没有了,“我们都期待着工程早日完工,二号明渠变成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谈到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禹诚建议不妨保留一些工业时代留下的烟囱,“这是很好的发展工业旅游的资源,是青山区独有的优势。在烟囱的周边开发一些旅游街区,比如美术馆、咖啡馆之类的配套设施,把工业和艺术完美结合,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传承下去

  84岁的苏忠社老人是土生土长的青山人,曾经在棚户区生活了50多年。2009年,作为青山棚户区改造受益的第一批居民,他搬进了临江港湾小区一套76平方米的新居。当年,怀着激动的心情,他亲手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家门口,“破屋一比一换新房,政府心连心人为本”,横批“感谢共产党”。

  苏忠社在展馆仔细观看,“这个背景墙蛮好,浓缩了青山的历史。青山矶是我们的青山之根,我们家一直住在青山镇,到我这里是第11代人了。”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兴建武钢,青山才有了今天的底子。戴家湖这个青山之眼做得好,说明青山在恢复绿水青山的面貌,今后就是要走生态发展的路子。”

  苏忠社说:“习总书记说幸福是要靠奋斗创造出来的,我们青山人就是有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当年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靠着双手让荒五里变成了红钢城,这种奋斗精神要一直传承下去。”

  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时代展馆

  63岁的刘桂华是武汉市青宜居社区第一任社区书记,在青山绿水红钢城时代展馆筹建时,她捐出了珍藏多年的一个老闹钟。收到捐赠证书,她高兴地说:“这个闹钟买了38年了,上了发条还在走,一直都舍不得丢,是个在棚户区居住的念想,现在捐出来让大家都看看蛮好。”

  刘桂华在工人村地区生活了一辈子,在2村长大,出嫁到6村,2011年棚改回迁到青宜居,见证了工人村地区的变迁,“变化太大了,日子越来越好了,就让这个闹钟继续滴答滴答记录时光吧。”

  展馆内,一面展现60名青山居民代表的笑脸墙人气颇高,不少视频中拍摄的人物纷纷在笑脸墙前拍照并转发微信朋友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党代表、厂前街环卫所长方玲拍下展馆图片在朋友圈广而告之:“青山绿水红钢城时代展馆开馆啦!”

  据介绍,截至目前,共有20余名居民为展馆捐献了80余件旧物。工人村街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会请居民代表作为志愿者来参与展馆的日常讲解和维护管理,“真正体现居民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6.jpg

笑脸墙居民代表与笑脸墙上的自己合影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胡九思 摄

  家门口寻找芳华 回眸棚改蝶变之路

  旧景还原让人们重温苦乐年华

  50多名首批尝鲜的青山居民一踏进展馆,就被逼真的棚户旧景还原区域深深吸引。“真像,我小时候就在这样的屋子里生活。”参观者周俊芳说。

  据展馆设计方介绍,棚户旧景还原的空间仅10余平方米,布局几经调整,最终将公共厨房、卧室、阁楼等最能反映当时生活情景的元素一一呈现。拉绳白织灯、水泥板灶台、满墙的老报纸、低沉的收音机……在建设期间就几番勾起围观居民的回忆。当年,十里钢城的建设者们就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们是推动新中国工业腾飞的奉献者,他们的青春曾在这些昏暗的角落里发过光。用这样的方式还原凝固那段虽苦犹乐的历史,让青山人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曾经的芳华。

  展馆的主形象墙由青山矶、十里钢城、桃园古井、青山之眼等青山元素组成,旁边的十里钢城用雕塑的形式还原当年武钢轧钢生产线的作业场景。参观者还可以在体感摄影区域自助拍摄穿武钢工作服的照片。

  “这些都是青山的根呀。”荆楚楷模、湖北省博物馆和戴家湖公园园史馆“001”号讲解员胡升也来到展馆为居民义务讲解。71岁的胡升是一冶退休职工,曾经在工人村地区生活了十多年,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我在青山生活了60多年,在工人村住了十几年,看着青山区的容貌几度变化,最终青山变美了,但是我们都要牢记青山的根源,牢记那段艰苦的岁月,由戴家湖和三环高架组成的青山之眼看着历史,也看着我们的未来。”

  棚户区改造圆4万多人安居梦

  2007年开始,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山区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4万余名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武汉市全面实施“红色引擎工程”以来,青山区将更多的惠民利民措施向棚改区汇聚,昔日棚改区,已成为环境优美的人居宝地。

  在展馆一楼右半部分,运用电子触摸屏、新旧照片对比等多种手段重现了当年棚改的历史和棚改区二次蝶变后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棚改让我的生活有了大变化,家里再也没有老鼠了,出门也不会一脚泥巴了。”37岁的参观者桂小妹说。

  青山区房管局负责人表示,青山棚改区是武汉市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区。据棚改前的调查显示,在棚户区的居民约有13709户,常住人口4万多人,约占当时青山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低收入家庭达8100多户,家庭居住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的达1万多户。

  “十年攻坚,目前,青山区棚改基本完成。但是,怎样满足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还要继续不懈努力。”展馆所在地工人村街负责人说。

  活力青山推进老工业基地蝶变

  走上展馆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极具现代感的企业logo墙,上面的企业是由大学生团队、国企离岗再创业的团队等组成的创新创业企业,是代表青山活力和新动能的新鲜血液。

  “快看,这墙上画的是给盲人讲电影的杜诚诚!”一个年轻女孩拉着同伴快步走向一面深蓝色的彩绘墙。画面中的杜诚诚身在星空和花海之中,象征着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盲人朋友们的美好想象。彩绘墙对面的投影幕布上,正播放着讲述杜诚诚模范事迹的短片,身患残疾却乐于助人的她,深深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工人村街负责人介绍:“除了杜诚诚这样的先进个人,青山还有许多先进团体,比如春风化雨主题墙上所展示的,就是青山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红色引擎共同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有效载体。”参观者仔细阅读墙上关于“好样的工作队”“顺顺吧”“天天敲门组”的图文阐述,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转过身去,一面题为“畅想未来”的弧形展示墙是参观展馆的终点站,青山区形象宣传片在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另有两块展板展示推动老工业基地蝶变的四大行动内容,以及青山“一轴两区三城”的发展规划。“咱们青山将来不得了!”不少参观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7.jpg

居民参观展馆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胡九思 摄

  携手奋进新时代 居民畅叙幸福感言

  李淑范(94岁 钢花村街111社区居民)

  我的中国名字叫李淑范,我是俄罗斯的姑娘,中国媳妇儿。我在青山已经居住了60多年了,我一来中国,就到了武钢,从武钢开始就一直跟我爱人在一起,他走后,我就非常留恋这个地方,就留在这个地方守候着他。说实话,青山的变化太大了,我第一次来青山,到处都是坟地、麦地、粪坑、菜地啊,可是到了现在,青山什么都有了。社区也太好了,尤其是我住的这个社区,每次有什么活动都叫我参加,一个人得到了人的爱戴、得到了人的尊重,这是很重要的,而且心里非常高兴。

  董淑华(82岁 钢花村街119社区居民)

  我叫董淑华,80多岁了,青山区以前什么都没有,我们在一个小棚子里住。最后才盖起宿舍来,盖起来后我们就搬到宿舍来了。现在深刻的变化就是:大楼起来了,道路也好走了,楼房也搞好了,卫生也改善了,说心里话就是青山区大改了一个样,大变化了一个样子。

  艾孜麦提·麦麦提(24岁 新青山人 新沟桥街新桥花园5栋)

  我叫艾孜麦提·麦麦提,今年24岁,我来自新疆。来到武汉求学,然后到青山工作,我在青山这片土地工作了一年,在我工作地的不远处有一个钰龙时代中心大厦,里面有很多年轻人为了青山未来发展,不停努力、不停奋斗。青山区又多了一个科技中心和经济发展中心,我相信以后的日子里青山的各方面发展越来越好。

  詹博文(11岁  青山新沟桥小学学生)

  我叫詹博文,今年11岁了,在新沟桥小学读书。听爸爸妈妈说,从前的青山只是一块荒地,爸爸妈妈小时候的娱乐活动,也仅限于在田间地头打弹珠玩泥巴,而现在的我们居住在大都市里,有着奥山、众圆这样的休闲购物娱乐场所,也有很好的学校供我们学习。周末,爸爸还会带我去青山江滩打羽毛球,那里的羽毛球场地是乳胶的,而且宽大,绿树成荫,让人呼吸进去的全部都是纯氧,真像一个天然的氧吧。(长江日报 策划:中共青山区委宣传部 撰文:吴迪 梁羽 吴昊 李锐 彭亚楠)

  原标题:宣传阵地建在家门口 武汉开设十九大精神社区主题馆

责任编辑:黄金露
标签:武汉,十九大精神,社区主题馆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