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联播

秀老物件 忆四十年芳华 ——银发老人带你重温“独家记忆”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18-04-24 14:09:43
  改革开放40年,无数劳动者在挥洒汗水中,带来的是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留下的是永恒的独家记忆。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人一样也有记忆。社区里的每一个建筑、周边街区、地名、老物件、老照片亦或是长者的讲述,都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城市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城市独有的个性和形象。
  今天让我们把话筒交给武汉市保利心语西区社区的居民们,听听他们如何讲述“共同记忆”,回味那些年一起追过的青春。
  图片1.jpg
  今年65岁的张国祥,家住保利心语西区社区8期,他分享了三个“宝贝”。
保存最长的老物件——中学准考证
  这是他从赛汉塔拉铁小毕业参加郭勒盟中学升学考试的准考证,照片上的人脸庞稚嫩,当时他只有14岁。岁月流转,转眼间,此物距今已有53个年头。
图片2.jpg
伟大的父爱与满满的回忆——父亲写的日记
图片3.jpg 
图片4.jpg
  这是他的父亲在1967年3月5日至1978年10月20日期间,为他写的日记。厚厚的一沓本子,记录了张国祥从出生到25岁之间人生中经历的重大事件。他说,现在每每翻看父亲的日记,都会想起与父亲的点点滴滴。记录虽短,但父爱无边。在那物资条件并不富裕的日子里,有着父亲的陪伴和支持,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风华正茂的青春。现在父亲早已不在我身边,但每当看着这满载父爱的字迹,总感觉父亲对我当年的鼓舞历历在目,就在我身边。
至今对我影响深远的读物——红色书籍
图片5.jpg 
NeoImage_副本_副本.jpg 
NeoImage_副本.jpg 
图片10.jpg
  这是在张国祥知识青年下乡的时候,由天合公社团学三队表彰赠送的《毛泽东选集》。当时还买了一整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学习马克思哲学,至今这些书中的辩证理论对他影响深远。
见证光荣与梦想——退伍军人证
图片11.jpg
  张国祥还有一个老物件——退伍军人证。他说,当时因为深受当军人的哥哥的影响,自己渴望保家卫国,于是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家召唤,人民需要,这是一个神圣的使命,这是一个光荣的职责。他表示自己能够参军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同时也对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自己遇到困难始终冲在最前方,血液里奔腾着勇气和魄力。
装的是苕粉更是婆婆满满的爱——两个旧坛子
  民俗老物件陶罐,俗称坛子,在以前的农村广泛用来腌制菜品或盛放物品。在保利心语西区社区62岁的居民余小华家,摆放着2个40多年的老坛子。这两个朴素不起眼的两个旧坛子,却盛满了沉甸甸的回忆。
图片1.jpg
QQ截图20180427112515.jpg
  余小华介绍,左边的有两个把手的坛子,是我前几年回湖南老家整理我婆婆遗物的时候发现它并将它带过来的。在农村老家,我婆婆会用自家种的红薯进一步加工制作成苕粉,用苕粉调的肉炒出来菜特别鲜美,我们很喜欢吃。老人家每次准备好多,做好后用坛子封装好等我们回家拿。天下父母心,只要儿女喜欢,她都会尽力满足,在她走的前一年,77岁高龄还为我们种红薯,做苕粉。这是她最后为我们做的一坛苕粉。每每看到这个坛子,我就想起她以前对我的好。这坛子不仅装满了婆婆手工磨制的苕粉,也满载着我与婆婆幸福相处的回忆。
  右边这个坛子是十几年前婆婆从老家给我们带过来的,当时里面盛满了糯米。婆婆说这是她回自己娘家老家时,多年未见的街坊邻居将自家种糯米用坛子装著作为礼物送给她。她认为自己种的糯米是存天然,无化学污的有机食品,自己没舍得吃,就连坛子一起捎到了武汉带给了我们。老人家一辈子省吃俭用,把她最好的都给予子女。
  现在这两个旧坛子我一直舍不得扔,算是我婆婆给我留的个念想,看到它们我就会想到我婆婆的好,我也经常跟我孙子说他姥姥以前的事。
图片2.jpg
QQ截图20180427113314.jpg
  71岁的朱南生,也在家翻箱倒柜,带来四个无比珍贵的老物件。
青春岁月的见证——小小捣蒜器
IMG_20180410_142734.jpg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18岁读完湖北财经金融中专学校后就早早的参加了工作,被学校分配到十堰清江矿山机械厂当一名普通工人,一干就干了六、七年。那个年代条件艰苦,物资贫乏,好吃的东西并不多,调料也比较单一。凉面算是当时比较欢迎的小吃。下班之后,邀上三五工友在街上饭馆里点上一碗凉面,加上一碟蒜泥,那味道好吃的真是难忘。我本人其实也比较喜欢吃蒜,为了方便吃蒜,我专门买了这个捣蒜器,材质也很好,是紫檀木做的,不过价格也有点贵,当时花了我1元钱,相当于我当时一天的工资。
深厚情谊的见证——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十五周年(1969-1984)纪念厂徽徽章
IMG_20180410_142706_副本.jpg
  1984年我在郧阳十堰人民银行当行长的时候,二汽财会处的处长将二汽厂的很有纪念意义的厂徽徽章做为礼物送给我。因为工作我们结识,由于志趣相投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这套厂徽徽章距今已有34个年头,见证了我们深厚的情谊。
一枚少先队队章—— 一段跨国友情的印证
  这是一枚苏联的少先队队章,是在1962年我的苏联女笔友柳芭送给我的,距今已经56年了。那年我15岁正读初中,外语学的是俄语,成绩优秀,名列全班前三名。当时中苏关系友好,我们可以和苏联的笔友通信往来交流学习。我当时的苏联笔友是个叫柳芭的女孩,是一名少先队的队长。她的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母亲是一个缝纫师,她还有两个弟弟。后来历史变迁,我和柳芭的往来也逐渐淡薄。我之后一直想找到她,但是再也找不到了。
送给父亲的一个“摩登”礼物——毛主席纪念怀表
IMG_20180410_142807_副本.jpg
  这块怀表是1993年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发行的,是我在沈阳参加会议时买的。我当时共买了两块,一块送给了我的父亲,另外一块自己留着用的。只是现在科技发达,平常都用手机看时间,这块怀表也用不上了,就珍藏起来了。
那些年我们用过的钱币——一分、两分、五分
  还记得小时候那首《一分钱》的儿歌吗?我在马路边拾到一分钱, 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一分钱》儿歌,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成为几代人共同的回忆。一分钱也成为我们童年特有的印记。小时候拿着一分钱能买好几棵香菜,能买两根针,买一盒小火柴……现在一分线能买些什么?关键是你手里还有一分钱吗?
IMG_20180410_143119_副本.jpg
  保利心语10期的张富坤手头上就珍藏着一些一分、两分、五分钱的钱币。张富坤说:“当初留着这些钱纯粹是觉得好玩,那是还用他们叠过菠萝。那个时候没有人有珍藏货币的意识。现在好多都扔掉了,家里只保留了这几张,收藏着,以后还可以让孩子看看他所没见过的一分钱, 挺有意义的。
记录二老相伴如歌的岁月——结婚嫁妆和生活用品
QQ截图20180427115248.jpg
QQ截图20180427115346.jpg
  舒爹爹分享了老伴结婚时的嫁妆以及当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舒爹爹与老伴1970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女两子,夫妻俩携手走过48载。年轻时都是阿姨负责操持家务和照顾孩子,舒爹爹只需上好班就够了。可是现在由于老伴动过脑部手术,主要由舒爹爹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老物件承载着二老共同的美好记忆,也记录着二老相依相伴的如歌岁月,让人感动和唏嘘不已。
QQ截图20180427115457.jpg
QQ截图20180427115549.jpg
QQ截图20180427115631.jpg
QQ截图20180427115710.jpg
家族几代人的记忆与传承——烤花瓷清朝物件
图片12.jpg
  余阿姨向我们讲述了她的一生经历,表达了对身在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医学博士女儿的自豪之情。同时向我们展示了她家里现在仍然留存的“茶几”,动情地讲述着其承载的家族记忆,让我们对这件烤花瓷的清朝物件肃然起敬!
辗转三省的随身行囊——饮水壶
  田阿姨向我们描述了自己跟随大女儿从长春辗转上海、再到武汉的人生经历。她向我们展示了她家里现在还在使用的很多年前的椅子和那个年代的饮水壶。在场的居民不禁感叹,其实所有人的故事都被记载在老物件上。
图片13.jpg
  一件件带有时代记忆和痕迹的老物品,或许并不精美,但仍存在着特殊意义。
 
40年前是什么样子?
你家又有哪些“会说话”的老物件呢?
  
欢迎您给我们微信后台留言图文
或者向中国社区网投稿
投稿邮箱:3423538702@qq.com
 
让我们一起感受生活巨变
凝聚社区记忆
触摸属于你的芳华岁月
 
来源丨中国社区网
编辑排版 | 黄文
 
公众号 底部.gif

责任编辑:黄文
标签:老物件,改革开放,独家记忆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