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康养社区

家门口养老一床难求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8-05-02 09:44:22

1.jpg

  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最新统计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4亿,占比达到17.3%,如何养老迫在眉睫。能不能不离开熟悉的家或社区,同时又获得专业的机构养老服务?南方日报记者发现,目前广州已有不少嵌入式医养综合体,以“小而美”的形式深入老龄化严重的城区提供养老服务。但这一模式能否推广,是否能建立持续的商业模式,仍存在诸多可探讨的空间。

  轮候500人的社区“养老院”

  家住中山八路的霍阿姨今年86岁,虽然有五个子女,但爱整洁的她仍愿意独自居住。子女不放心她一人独居,最后让老人住进了位于中山七路的美好家园孝慈轩。“我住在这里,很安全很舒服,孩子也可以安心上班,有空就来看看我。”霍阿姨最满意的是住进养老机构后,不需要再自己动手做饭,常年受胃病折磨的她,现在吃的都是适合老人消化的食物,一天可以吃五六餐,“有空会坐车出门去逛逛,也会跟子女去喝茶。”

  像霍阿姨一样住在中山七孝慈轩的老人有120位,平均年龄达到83岁,年龄最大的已经有95岁。中山七孝慈轩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广东省首批五星级养老机构,这里一床难求。“目前想住进来的老人已经排到了500多号,预计全排上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类似的养老机构并不止一家。同属华邦控股旗下美好家园养老集团的东湖西孝慈轩,2015年开业,是广州首家社区嵌入式医养综合体,提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记者走访现场发现,东湖西孝慈轩养老院主体是越秀区白云街道一栋7层小楼,周边就是老年人聚集的东湖社区,附近有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一院两个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孝慈轩养老院并不大,48张床位也早已爆满。

  90岁的方姨和82岁的刘姨家住东湖新区附近,是一对好闺蜜。2015年,两人相约住进东湖西孝慈轩的双人房。方姨表示,她俩平时白天喜欢外出,跟朋友喝喝茶聊聊天。

  “住进孝慈轩的老人有七成是原来住在附近社区的”,东湖西孝慈轩院长苏丹告诉记者。探访过程里,记者看到,有家属提着煲好的汤到养老院探望。“孝慈轩的理念就是一碗汤的距离,家属可以随时来孝慈轩探望长者,长者也可以出去找街坊们喝茶聊天。目前有一半以上的家属每天都会探望长者,长者时刻能感觉到来自亲人朋友的关心。”

  有专家指出,老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子女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是中国式养老之困。孝慈轩模式给中国式养老提供了破题的思路。

  “居家建床”可否借助共享模式

  去年底发布的《广东省“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指出,预计到2020年,广东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539万,占比升至15.9%以上。与此同时,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残疾老人逐年增加,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刚性需求日益增加。此外,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流动老人和留守老人规模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照料者缺失的问题。

  嵌入式医养综合体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空间不够,床位不足。记者获悉,类似孝慈轩模式的养老机构,大多一床难求。而“居家建床”模式,则进一步将养老服务延伸到老人家中。

  苏丹告诉记者,入住孝慈轩养老院的老人只是服务的一部分,旁边的孝慈社工中心、日间托老中心则为养老院周边的社区提供日间服务。除此之外,孝慈轩养老院还为周边小区的老人家提供各类专业服务,包括生活照料、餐饮服务、健康管理、家庭护士、康复锻炼、精神慰藉、喘息服务、日间托老、居家清洁、适老化改造等,养老院的专业服务已经直接延伸到了社区老人家里。“目前我们已经完成10张居家建床,由护工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

  有意思的是,“居家建床”模式引起今年92岁的程伯注意。家住东湖社区一套两房一厅的程伯大胆提出设想,能否将社区中的独居老人以租赁模式集中养老,“10户独居老人房产业主可以提供养老老人入住25个床位,它是造就了‘半个孝慈轩’”。

  模式复制需要政企合作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14次提到“养老”字样,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简称“53号文”)指出,到2020年,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全省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5万张以上,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养老床位总数的50%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以上。这份文件更指出,要大力发展嵌入式、小规模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发挥辐射社区和家庭的功能作用,持续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涵,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整体水平。

  家门口能获得专业的养老服务,对于老人们来说是最好不过。但这一模式能否推广开来?专家指出,让老人在家门口养老,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各界多元参与的方式,政府从政策支持、资源导入等搭好台,让企业发挥养老专业能力,让社会各界多元参与,共同打造家门口健康积极的养老环境。

  “人生最好的修行是一份从善的工作”,华邦控股董事局主席、美好家园养老集团董事长苏如春认为,养老服务产业是一个具有社会公益属性的产业,需要政企合作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养老企业来说,需要创新养老服务产品和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在公益性与经济效益之间寻找平衡点,为中国式养老提供破题思路,同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华邦控股旗下美好家园养老集团副总裁王伟告诉记者,社区嵌入式的医养综合体,深扎在老龄化集中的城区,经过市场检验,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模式。但这种真正能嵌入到老城区的物业非常稀缺,是可遇不可求的。据悉,目前中山七孝慈轩物业属于租赁模式,而东湖西的孝慈轩物业原来是一间专科医院,越秀区卫生局旗下物业,后以“养老事业”评估租金,并采用“公房民营”方式与美好家园合作开办养老机构。“首先是这样的物业非常难找,其次养老行业的人力成本也占了很大比重。”

  目前两家开业的孝慈轩已经实现盈亏平衡甚至微利,但要收回成本仍然其路漫漫。王伟坦承,做养老事业需要“有情怀”,但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出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目前仍在摸索当中。”

  据悉,目前保险公司和地产开发商都在加速进入养老行业。此前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养老业务不会是暴利行业,回报期也相当长。(记者 严慧芳)

  原标题:家门口养老一床难求

责任编辑:王依凡
标签:广州,养老,老龄化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