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彭州积极探索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体系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8-09-15 11:16:39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础,是政府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社区如何治理?如何发展?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如何构建?……面对这一系列问题,自四川省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开展一周年以来,彭州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五维共治”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体系——

(磁峰镇小石社区居民正在参与端午节制作传统香囊菱角活动。)

  由四川省彭州市委社治委牵头,彭州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纪委、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探索社区(村)“131N”治理机制、协商民主机制、“微权力”治理机制、“大联动”治理机制、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创新组织架构
  “131N”治理机制解码社区发展新模式

  8月底,彭州市小鱼洞镇的渔江楠新型社区召开第一次议事(协商)会,向渔江楠新型社区议事(协商)会成员通报了今年以来该社区的各项工作以及成效。
  渔江楠新型社区是彭州创新建设山区宜居宜业高品质新型社区的典型,通过这样的创新探索,大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据小鱼洞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渔洞、江桥、大楠三村沿河的大片河滩土地因土地交界、产权不清等问题,一度发展滞后,对此,该镇党委整合渔洞、江桥、大楠3个村的各种资源,成立“渔江楠”区域党委,统筹区域发展事务,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
  如今,探索的成效得到印证:昔日的“烂河滩”“高陡坡”变为远近闻名的鱼凫湿地,湿地内“鱼、水、竹”三宝和“渔江楠十景”吸引众多游客,赢来了群众“点赞”。
  引领渔江楠新型社区发展的,便是“131N”的治理机制。
  “131N”究竟有何含义?一是突出“1个支部”强化引领,探索建立“区域党委—村级党支部”模式,推动区域内资源要素统筹利用、合理流动;二是完善“3个机构”强化服务,村(居)民代表大会100%完成对议事会、监委会的授权;三是培育“1个组织”强化发展,大力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以资本、资源为纽带的股份合作社和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四是搭建“N个”各类社会组织多元参与的平台,强化共治。
  一串数字显现“131N”治理机制的成效——在渔江楠新型社区,在“渔江楠”区域党委统筹下,组建了2家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近一年,实现集体经济收益260余万元。
  着眼全市范围,据统计,彭州市目前已注册成立社会组织350余家。
  凝聚发展合力
  “协商民主”+“大联动”实现社区共治

  解决婆媳不和、婚姻纠纷问题、物业管理难题……在天彭街道朝阳中路社区,一支由“1名家事指导法官+1名社区工作者+3名定点辅导员+x个共治员”组建的专业团队,成为该社区群众矛盾的“灭火队”。
  这是彭州将家事审判改革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有机融合,在全国首创“社治+法院”的城乡社区“家和促进”前端共治体系,由彭州市委社治委牵头、法院主导,有机集成20余个部门共治力量,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和人民调解员、社区乡贤等社会力量作用,提供家事教育、普法、文化、咨询、疏导、调和、诉讼和帮扶等八大共治服务。
  目前,城乡社区“家和促进”前端共治体系已在包括朝阳中路社区在内的4个社区(村)试点运行,成为有效聚合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社区治理的有益探索。
  实现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不仅要发动和吸纳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发展,更要调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社区“家”的味道。
  推动社区群众的参与,更多的创新探索在全市各地开展:在龙门山镇宝山村,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民主法治和人文德治“三治并举”制度,形成治理有效、特色鲜明的山地旅游社区治理体系;在九尺镇九尺铺社区,通过先自治后整治实施老旧院落改造,推进场镇有机更新,形成“商+住”建筑新格局,既保障群众住房,又有经营性收入;在磁峰镇,以五户为一个互助单元自愿组合,并民主推荐选举一户作为代表,该户代表作为表决人参与到城乡社区发展议事与表决、上传下达和自治管理中,为居民诉求搭建起“零阻碍”通道……
  彭州市委社治委一手建立协商民主机制,意在畅通社区居民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协商对话渠道,让社区群众的声音得到有效传达,让社区群众主动参与到社区的发展和治理进程中;一手探索“大联动”治理机制,意在纳入更多的社区主体,凝聚社区发展的合力。
  构建“阳光社区”
  “微权力”治理机制规范权力运行

  “看看这个月村上花了多少钱。”磁峰镇村民李永惠打开“阳光三务”电视智慧平台,立马就能查询到该村的财务支出情况。
  通过电视平台“晒账本”推进阳光政务,彭州搭建起高效的社区发展治理平台:该平台设立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公开窗口,每月发布各村(社区)的党建、财务收支等动态信息。
  下一步,磁峰镇还将推进“智慧磁峰”APP的推广,将智慧平台延伸到手机等移动端。依托该平台,磁峰镇将构建起镇、村社、网格、家庭四个层级互联互通的立体化社区治理体系,扫除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市场秩序监管等领域的治理盲点。
  社区智慧化,政务阳光化,是彭州深化“微权力”治理机制的举措之一。除此之外,彭州还制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18类67项“微权力”清单,编制40套权力运行流程图和30余项操作规范,实现“清单之外再无权力”,同时,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建立问题台账,定期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廉韵彭州”进行曝光。
  拓展社区内涵
  文化浸润提升社区“温度”

  收集居民意见设计墙壁版面,用书画、邻里合影、名言警句、居民摄影照片等内容展示居民的最美生活,将单调、枯燥的楼道变成精神文明宣传的新视窗、便民为民的新载体、文明创建的新阵地。
  这是军乐镇银定社区把文化元素融入公共空间打造的成效。银定社区以“党支部服务楼栋”为切入点,发挥党员骨干力量,激活小区治理“一盘棋”创新思维,把楼栋和党支部“混搭”在一起,把党的工作做到居民“家”里,打通连接群众最后100米,并通过在居民中开展党员自荐和群众举荐绘画、拍照的活动,把社区群众纳入打造“楼道文化”的队伍中来。
  更多的文化元素在彭州的各个社区“流淌”——军乐镇朝阳村打造了一座乡愁记忆馆,融入了乡村独特的各类文化符号,唤起乡村居民的乡愁记忆和集体认同感;在磁峰镇小石社区,一个以岳飞为主题的忠孝文化广场新近落成,展示家风家训传承的主题文化大院也将开馆。
  用文化浸润社区,不仅让社区变得有温度,也让居民感受到温情——
  天彭街道利用“互联网+”现场直播社区春晚,吸引3000余人在线观看;7至8月,白鹿镇白鹿场社区、天彭街道朝阳中路社区及致和镇一四五九区域等示范社区(村)举办的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深得群众欢迎;白鹿镇以音乐小镇建设为契机,推出音乐驿站、百姓音乐课堂等活动,提升群众音乐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在健全社区公共文化融合机制中,彭州充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开展文化活动,例如,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文化需求,形成集农业服务、技能培训和文体活动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清单;实行文化培训积分制,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农民夜校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彭州,城乡治理,社区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