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党建引领 城内社区打造区域共驻共建“朋友圈”

来源:昆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8-11-09 09:45:03

  一个人心齐、能干事、时刻把群众利益装在心里的社区“大党委”,力量有多大?
  也许有人会说,社区“大党委”离实际生活有些遥远,更难以估量它在社会治理中的实际分量。可是在呈贡区龙城街道城内社区,联合“大党委”通过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实事,一点一滴地改变社区,“大党委”逐步有了可描绘的模样。
  城内社区突破以往“大党委”“党建联做”的单一格局,构建集“发展圈”“和谐圈”“服务圈”“治理圈”为一体的区域化党建“朋友圈”,走出了一条辖区单位共享、老百姓受益的社区治理创新之路。
  大党建带动“大发展”
  构建红色“发展圈”

  7年前,随着新昆明建设的加速,呈贡撤县设区,全区29个社区“一步城市化”,进入“翻牌社区”时代。然而,社区有了城市的“壳”,“核”却待逐步完善。
  城内社区是呈贡29个“翻牌社区”中的一员,位于呈贡老城核心区,辖区内既有冰心默庐、三台山公园、文庙等享誉省内外的名胜古迹,又是交通便利、农产品贸易集中的呈贡传统核心商业区,区位发展优势显著,而社区基础设施、服务方式及治理模式却还停留在农村社区状态。
  社区党委通过分析辖区居民构成认为,失地农民就业、生活、养老及社区治安问题成为当下群众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从这几个方面发力才能达到社区治理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社区党委也认识到城市化进程中,居民构成、社区集体经济等情况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的农村治理方式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社区治理实际。
  如何跟上全区城市化发展进程,充实“翻牌社区”的城市内核?社区联合“大党委”成为社区治理转型发展的“良药”。
  “要进步,就必须借助更加专业和权威的力量,社区辖区内的多家机关事业单位就是最好的选择。”在呈贡区委组织部、龙城街道党工委的关心支持下,城内社区党委积极转换工作思路,通过构建共享型区域化党建模式吸引辖区18家公共单位、企业参与共建,希望达到多方参与、全面共赢的发展目标。
  社区要发展,经济是基础。为此,城内社区党委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助力经济发展”的理念,党委班子立足于为社区群众谋发展、谋失地后续生计保障,探索新区建设大量农民失地的大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模式,社区积极向共建单位咨询求助。在区水务局、区交运局、区农林局等共建单位建言献策、政策指导、项目扶持下,社区的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和壮大。通过成立并运营集体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开展有针对性的失地居民再就业职业培训,吸收社区失地居民到集体企业就业三条途径,带动社区经济发展、促进居民就业,形成规划长远、操作可行、落实有力的发展圈。
  2016年,社区成立的两个实体公司年总收入1100余万元,为社区盈利500余万元,为110人失地农民就地解决就业问题,社区每位居民都享受到了社区发展带来的成果。
  大党建带动“大和谐”
  构建红色“和谐圈”

  在城内社区与社区发展同等重要的还有和谐问题。社区辖区居住着回族、彝族、哈尼族等12个少数民族。
  为促进社区和谐,社区党委委员不断走访群众,积极协调宗教、文化等共建单位的指导,并积极争取各民族中威望高的人的支持,发挥少数民族党员的调和作用。
  此外,城内社区党委利用共建资源打造文化宣传平台,每遇传统文化节日,均联合共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文艺汇演、送温暖、传承民族习俗、集市日宣传等方式增进民族、邻里间了解,不断构建社区富有活力、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打造和谐邻里氛围。
  每年的民族传统文化节日都是社区格外热闹的日子,为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区利用社区集体经济提供赞助,并让社区妇女委员、党员积极参与到节日相关活动筹办当中,节日当天,社区各民族汇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共享欢乐。
  与此同时,社区发挥“大党委”共建单位作用,联合区司法局、区交运局、区人社局等共建单位,积极地为社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就业创业指引、法律咨询、困难帮扶关爱等服务,帮助辖区少数民族同胞适应、融入新区的新发展、新变化中,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圈。近10年来,社区从未发生过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民族间不和谐事件, 2013年社区被授予“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荣誉称号,与共建单位共享社区和谐成果。
  大党建凝聚“大家园”
  构建红色“服务圈”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社区独居老人照料问题成为社区不可忽视的民生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区民政局等共建单位的指导下,城内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同时配备了老年活动室,全天候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无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资金保障、原料采购、人员管理、服务提供等各个方面均运行顺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无偿为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午餐,向60-70岁老人提供5元用餐优惠价,还专门提供清真餐。今年重阳节,社区给辖区近600位60岁以上的老人带来了脚底按摩的保健服务,曾经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人们很兴奋,“活到现在,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么舒服的服务!”71岁的杨桂英老人甚至湿了眼眶,“儿子都没给我洗过脚,没想到社区却做到了。”
  社区“大党委”为老百姓想到的远不止此。通过社区“大党委”协调共建,社区搭建了社区与区级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的平台,社区筹资9700余万元建设了文笔小区,解决了社区“三类房”256户群众住房问题,并配建了社区办公场所、居民文体活动场所、生态停车场、规范化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为社区居民解决遗留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每逢节假日,社区“大党委”都组织共建单位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群众活动,2016年以来,鑫盛达企业集团、坤宝经贸有限公司多次对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及本社区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给予资金帮扶。与此同时,社区通过为辖区内的企业和单位提供服务群众、回馈社会的平台,帮助共建单位树立良好的企业和单位形象,赢得了广大社区群众的认可。
  大党建焕发“新活力”
  构建红色“治理圈”

  不仅如此,城内社区“大党委”通过和企业、社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甚至于个人建立协作关系,采取相互协商、合作管理的工作模式,社区治理也有了新的探索。
  社区党委与辖区派出所联合,组织动员群众成立社区治安联防队,实行群防群治,努力做到街道里巷、农贸市场、居民楼驻有治安巡逻队员和联防队员,共建单位配有保安人员和安全联络员,党员中设有义务安全员,同时形成社区安防联动系统,有力遏制社区老旧片区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社区治安环境由此越来越好。
  此外,社区党委充分联动辖区共建单位和热心居民,将共建单位及居民分组编队,定期到社区开展环境治理、志愿服务、公共服务活动,通过开展集体服务活动,不断增强居民及共建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多方共同参与社区治安管理、环境保护、志愿服务过程中,构建起全方位、多角度治理圈。与此同时,依托“5+2”活动室每季度开展活动,社区将辖区居民教育、家长学校、未成年人课后辅导及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满足居民服务需求的同时,加强社区居民教育,减少社区不安定因素。
  如今,通过区域化党建深入开展,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转型升级的新优势,引领社区治理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城内社区展现出了集体经济长足发展、群众安居乐业、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治安及卫生环境持续好转、社区治理走向高效务实的良好发展局面。(记者万娅)
  原标题:党建引领 城内社区打造区域共驻共建“朋友圈”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昆明,党建,朋友圈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