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湖北通山:农村祠堂变文化讲堂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8-11-26 09:33:32

  日前,记者来到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的祠堂,村民们正在这儿排练歌舞节目,准备参加县里“乡村振兴”的文化晚会。一个个反映农村新气象、新变化、新生活的节目陆续登场,引来了围观群众的阵阵掌声。

  “通山县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地方文化繁荣,山歌、木雕先后成为省级、国家级‘非遗’。群众演艺热情高,但遇到雨雪天气,就有室内活动场所数量少的尴尬。”通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柏林说,“我们就想到把祠堂利用起来。”通山县12个乡镇、187个行政村共建有祠堂180多个。除了逢年过节祭祖,平时祠堂基本闲置。

  吴柏林介绍,今年以来,通山县以“红色宣传工程”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配置资金,引导群众将祠堂变成“文化礼堂”。同时,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农村祠堂成为政策讲堂、道德讲堂,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让千百年来祭祀先祖的祠堂功能与时俱进。

  据介绍,在通山县委、县政府引导下,各乡镇也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筹集资金助力祠堂升级:农村书屋、乡贤宣讲队、山歌表演团队相继落地生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族规家训等上墙,祖堂、祠堂转变成了传播精神文明的新阵地,最大限度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

  如今,通山每个祠堂都配建了“十个一”工程:一个国旗台、一个图书室、一个多功能室、一支文艺团队、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一个红白理事会、一套文化牌匾、一面文化墙、一个活动广场、一套体育器材。这样一来,“唱的、跳的、演的、讲的”,都有了舞台。张贴村规民约,开展读书活动、讲座……祠堂热闹起来。舞蹈《唱响扶贫歌》、快板《竹板颂党情》、三句半《感谢政府感谢党》等反映党领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节目精彩呈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进一步鼓励贫困群众在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下,积极进取奔小康。

  在南林桥镇石门村,记者看到,夏氏宗祠“会稽世第”的匾牌,代之以鎏金的“文化礼堂”。礼堂内外,忠孝礼廉、家风家训等箴言画幅十分醒目。石门村乡贤理事会副会长夏朝辉说:“继往更要开来。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把宗祠的新功能发挥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新风、促和谐。”

  石门村驻村书记程双吉介绍,在党员带动下,古色古香的夏氏宗祠不是仅仅用于夏氏子孙祭祀祖先。“脱贫致富星”“公益义务星”“最美媳妇”“最美婆婆”等评选活动,让祠堂变成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民们聚在一起“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推动村里的文化建设,淳朴的民风回来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在村子里融合,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接受文化熏陶。

  跟石门村发生同样变化的还有闯王镇高湖村芭蕉湾“焦氏祠堂”、黄沙镇孟垅村“孟氏祠堂”等20多座百年历史古祠堂,不仅变身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阵地,还成了民俗休闲观光景点,年增加游客10万多人次。

  农村祠堂的“多功能”转身,激发社会正能量,受到当地老百姓欢迎。据了解,目前,通山县已建成32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累计开展讲座、演出等活动63场,参与群众达3万多人次。

  (记者 袁于飞 夏静 本报通讯员 王能朗)

  原标题:湖北通山:农村祠堂变文化讲堂

责任编辑:邹祖云
标签:乡村振兴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