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铜陵:党建推动“水土相服” 群众收获稳稳幸福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9-04-07 09:31:36

  春暖花开,铜仁市大龙开发区龙江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姹紫嫣红,景色宜人。

  在安置点安居乐业的李军,过去是石阡县平溪乡地袍村的贫困户。那时,他的愿望就是攒够了钱,尽早搬出莽莽大山。

  如今,一分钱没花,全家搬进了城里的安置点。不仅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夫妻俩还在工业园区箱包厂找到了工作,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小孩。他说,现在的日子,以前做梦也没想到。

  像李军一样,“十三五”期间,铜仁计划搬迁29.33万人,三年项目压茬推进,全市累计搬迁入住20.22万人,其中跨区县计划搬迁12.6万人,已搬迁7.71万人。

  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水土相服”,铜仁市把建强组织作为关键一招,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搬迁群众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的要求,组建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基层治理领导小组或联合党委,成立7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组织,选派335名干部到安置地开展党建工作,让易地搬迁党员有“新家”,搬迁群众有“主心骨”和“领路人”,形成了党群一条心,共同建设美好新家园的良好态势。

  同时,当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推选为安置楼的楼长,定期组织党建“一帮一”、团建“一籍双支”、工会“手拉手”、妇建“1+1”等联谊活动,让党员在楼栋里“亮身份”。如今,“有困难找党组织”已成为搬迁群众的共识。

  家住万山区旺家花园社区的吕昌福一家7口,搬迁前仅靠儿子在外务工和每月1800元左右的低保维持家庭生计,生活十分困难。党支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帮助其儿子和儿媳找到了工作。

  “儿子和儿媳都在好彩头食品公司上班,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有6000余元,生活开销不成问题。而且小区附近就有学校和医院,文体设施应有尽有,还经常举办邻里活动,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谈起现在的生活,吕昌福老人喜笑颜开。

  铜仁市从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入学、就医等问题着手,在安置点设立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医疗服务中心等,居民有任何问题可直接向党群服务中心反映。此外,群众还可以拨打党员服务热线。街道安排专人接听,做好问题的接收和上报,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的服务。

  同时,铜仁市聚焦“能发展,可致富”,围绕“人人有致富技能”的目标,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帮扶干部定期到搬迁群众家中了解就业培训需求,邀请各类培训机构、企业、学校、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办建筑、保安、烹饪、家政等培训班,提升搬迁群众创业就业能力。

  “去年,我和3个老乡一起参加了碧江区就业局举办的中式烹调创业就业培训班,学到了专业的烹饪知识,再结合自己的传统菜烹饪手艺,为我们开饭馆打下了基础。”

  从300多公里外的沿河一口刀村搬到碧江区响龙塘安置点的贫困户肖登强,凭借烹饪手艺和勤劳肯干,成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此外,铜仁市强势推进“千企引进”工程,依托开发区、高新区等地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人均月工资达3000余元。

  优美的环境让搬迁群众安居,暖心的政策让搬迁群众乐业,稳稳的幸福画卷正渐次铺展。(黄欣 杨通顺)

  原标题:铜仁市建强党组织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党建推动“水土相服” 群众收获稳稳幸福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铜陵,党建,群众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