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党建

解锁成都社区治理幸福密码

来源:《瞭望》 发布时间:2019-06-03 17:04:16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小区是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工作的开展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四川省成都市现有近两万个小区,万人以上的超级小区超过200个,这里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物业矛盾纠纷、环境脏乱差、诉求表达无序等乱象极易被放大。

  2017年以来,成都市将小区治理作为社区治理工作的支点,创新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探索以党建引领城市小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在城市“神经末梢”开启了一场治乱历程。

  万人小区咋成“无人区”

  清澈的池水在小区内蜿蜒,小区工作站服务人员正在忙碌,老人儿童在院坝里悠闲地晒着太阳……

  这是记者最近在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红湖公园城小区见到的一幕情景。但就在一年多前,这个在当地规模最大的“万人小区”还是另一番模样。

  建于2009年的红湖公园城小区总人口超过1.2万,户籍人口近1314人,近90%的居民是外来经营和务工人员。大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杰说,人口众多、人员结构复杂,给小区管理带来了治安防控问题多、秩序管理混乱等难题。

  此外,由于行政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的传统配置方式与人口规模庞大、人员构成复杂、需求日益分化的小区管理现状不相适应,业主、业委会、物业机构之间不时擦出“火花”。

  2017年3月,部分业主就小区门禁管理问题同物业工作人员发生打斗事件;2017年4月,该小区个别业主阻挠民警正常执法,引发冲突,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武侯区晋阳社区“五大花园”,地处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在社区0.85平方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超过3万人,是典型的“超级社区”。其中,1万人以上的“超级小区”就有两个。

  晋阳社区党委书记李含荣在这儿已工作了15年以上。他说,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治理失序,都是“五大花园”多年来难以攻克的治理难题。

  发挥党建引领“主心骨”作用

  来到“五大花园”社区内的“万人小区”红运花园,只见小区背后的楠杆堰河边新种下了一排樱花树。李含荣说,这50棵树是临河四个单元的28户居民自筹2000块钱,在今年植树节种下的。

  “社区工作靠群众,群众工作靠发动,发动群众靠活动。”李含荣说,在党建引领下,细化社区管理到楼栋到单元,并开展贴近居民需求的社区服务和活动,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成为撬动“万人小区”治理的重要抓手。

  2017年9月,成都市委作出推进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部署。2018年10月,成都市出台《进一步加强居民小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延伸党在最基层的“神经末梢”,把人组织起来,把资源整合到位,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事。

  为破解基层党建“条块分割、力量分散”和城市治理“九龙治水、各自为政”难题,成都市在市、区两级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建立起党委统揽、专门机构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各级党组织联动、群众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体制。

  通过上门走访、小区公告、微信宣传等方式,成都市已将25.6万名社区直属党员细分到所在小区支部,10.3万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3789名流动党员转入小区支部。通过组织选派、基层选拔、社区聘用等方式,2018年成都市已推动4328个居民小区、706个小区业委会、347个物业机构建立党组织。

  回忆“由乱到治”的过程,双流区欧城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泽洛说,小区先是找到“休眠”党员,成立了党支部;并和小区自治组织确立了每月业主接待日和联席会议日,密切对接并随时化解业主“刚需”。

  “自打有了小区党组织这个‘主心骨’,原本矛盾丛生的小区用了八个多月时间就‘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欧城花园小区物业总经理张锐说。

  多元共治激活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中,如何改变“干部加油干、群众一边看”的被动局面?成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多种形式鼓励小区居民参与,形成多元共治良好局面。

  “后大门实在太破了,经常有居民来反映,不修不行。”在“五大花园”之一的北苑小区,今年70多岁的退休警察田景余和其他四个居民小组议事会成员,多次召集社区居委会、施工企业等几家单位一起开会。经过三个月讨论,确定了改造方案,明确项目内容和工程预算,并向全体居民公示。

  作为成都创新城市社区治理的最基层民主实践,居民小组议事会的运行机制是从居民所住的院落中,由全体居民推选出若干民意代表,成立议事机构,并在一定范围内代表居民行使院落自治事务的参与权、议事权、决策权。

  公示方案只是议事的第一步。接下来,北苑小区的项目申请还要在更高层级的社区议事会上“路演”。每个居民小组各自介绍项目情况、资金来源、业主意见等,只有获得37名社区议事会成员中2/3的“赞同票”才算通过。

  田景余说,居民小组议事会又开了五次会,包括比选施工单位、研究施工方案等。几经比较,最终在3.6万元的预算基础上,为项目节省了1500元。

  李含荣说,民事民议,是社区和小区居民自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手段,居民不再是“等靠要”,有助于多元共治氛围真正形成。

  保民生、促和谐是多元共治的起步,如何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力打造高品质宜居生活社区,是成都探索以党建引领小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高阶目标。

  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常住居民8万多人,是全区外来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纯商住新型社区。“通过‘一园五中心’(和美公园+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吸引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成华区保和街道驻和美社区党委第一书记贾怡说。

  据了解,按照“商业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的思路,该社区党委打破政府大包大揽模式,引进枢纽型社会企业“创女时代”,对社区综合体进行整体运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服务与市场无缝衔接,已实现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和企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例如,最初由社区几个全职妈妈发起的“妈妈手工作坊”,在“创女时代”的专业孵化下迅速发展,会员已达80余人。

  成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党组织搭台,创设组织联建、事务联议、阵地联用、活动联办机制,两年来,成都已吸引168.4万小区居民、2.1万家社会组织和商家企业参与社区活动,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正逐步形成。(记者:许茹  叶含勇)

  原标题:解锁成都社区治理幸福密码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成都,社区治理,发展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