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

离休后坚持为社区居民义务服务 “崔老革命”究竟图个啥?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19-07-22 16:01:11

  

崔连喜。(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年崔连喜。(受访者供图)

  7月17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崔连喜为大家作报告。记者 罗斌 魏中元 摄

  崔连喜精彩语句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入党时的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远为党工作。

  跟着共产党走,我这条路是走对了!

  党和部队培养了我,无论何时何地,革命军人要离休不离岗、退伍不褪色,我要永远为党工作!

  党和部队培养了我,我无以回报。我平时少吃一点饭,少坐一趟车,就能让困难群众的日子好过一些。

  如果每个党员都主动为群众做好事,全国9000多万党员会帮助多少困难群众,可以为国家减轻多少负担!

  我是一名有着71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只要我还在,我愿意继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崔连喜今年89岁,但他依然舍不得辞去巴南区鱼洞街道鱼新街社区居委会党委委员这个职务。

  自1986年离休后,崔连喜一直在鱼新街社区居委会义务工作。30多年来,他没在居委会拿一分钱报酬,却时刻想着要为社区居民做点实事。

  89岁了,不好好地享受老年清闲生活,却整天为社区居民操心,崔连喜究竟图个啥?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发挥余热,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服务,是我应尽职责。”7月14日,崔连喜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掷地有声地说。

  一个义工

  不拿工资的基层党委书记

  崔连喜原是一名军人,于1963年12月转到地方武装部工作,1986年因身体原因离休后安置在原巴县军休中心(现巴南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

  离休后,崔连喜闲得慌,总想着要为社会做点事。

  1986年9月,原鱼洞镇政府打算设立鱼新街社区居委会,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得知崔连喜的想法后,便邀请他牵头组建居委会。

  崔连喜欣然接受邀请,走马上任鱼新街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

  早年,因胃病切除了一半的胃,崔连喜身体一直不太好。上任之前,一些朋友劝他:社区工作非常繁琐非常累,鱼新街社区是一个农转非社区,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你身体不好,何必自找麻烦?

  就连崔连喜老伴也以同样的理由反对他,希望他不要去。

  “党和部队培养了我,没有党,就没有我如今的好生活。无论何时何地,革命军人要离休不离岗、退伍不褪色,我要永远为党工作。”崔连喜极力辩解,说服了老伴。

  尽管如此,崔连喜刚上任时,还是觉得捡到了一个“烫手山芋”。

  “那时,新成立的鱼新街社区居委会,只有3个人,连办公场地都没得。并且,一年仅有1000元出头的工作经费,3个人没有工资可拿。”崔连喜回忆。

  对此,崔连喜毫不在意。他只给老伴撂下一句话——“以后家务事就是你的了”,便一头扎进社区工作。

  没有办公场地,崔连喜就和同事一起,背起包包、带上纸笔,到需要找社区办事的居民家里办公。

  没有工资,崔连喜也不到街道为自己争取。甚至,至今为止,他也未拿一分钱工资,完全是义务为居委会工作。

  在崔连喜看来,他本来就有退休工资,不从居委会拿报酬,也不愁吃不愁穿。“况且,还能为党和政府减轻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忘我工作

  大事小事亲力亲为

  74岁的鱼新街社区居民王登富与崔连喜相识30多年,在他眼里,崔连喜这个免费义工简直就是工作狂,社区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要亲力亲为。

  在王登富的记忆中,鱼新街社区居委会成立之初,贫困户比较多,足足有100多户居民满足吃低保的条件。崔连喜走街串户做家访、搞调查,掌握了这一情况后,决心办理好这100多户居民吃低保的事情。由此,崔连喜天天和同事一起,带着公章,挨家挨户为这100多户居民办理低保手续。

  这种通过实地调查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的工作作风,一直延续了下来。即便到了70岁,崔连喜也经常迈着蹒跚的步伐,在社区的楼栋间奔波,爬楼梯到居民家搞调研、解难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段时间社区创卫,每周五晚上,包括王登富就职的邮政局在内的各个临街单位、店铺,都要根据“门前三包”责任进行大扫除。每逢这个时候,崔连喜都会对大扫除进行“监工”,甚至还帮忙清扫街道,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

  每次在大扫除中看到崔连喜那瘦弱的背影,王登富就不禁感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才能使一个不拿工资的基层党委书记,如此辛勤地付出?”

  多年来,崔连喜不辞辛劳的工作作风,也深深地印在了鱼新街社区71岁居民郑志碧脑海里:最初的鱼新街社区,大量居民乱丢生活垃圾,加上没有物管,社区“脏乱差”的现象比较突出。为改变这种情况,崔连喜牵头建立了社区清洁卫生管理制度,每户居民出1—10元不等的清洁费,请人打扫卫生、清运垃圾。每栋楼的居民,须每天把生活垃圾丢在楼下的垃圾桶里。

  同时,社区还建立了志愿者队伍。居委会工作人员每天与志愿者定时巡查。发现哪里脏了,立即组织人手清扫。而崔连喜,经常带头巡查、清扫。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我们社区逐渐变得干净整洁了,楼栋里、街道上,很少能看到垃圾,比很多有物业管理的小区还干净。”郑志碧说,社区有这样的变化,“崔老革命”的功劳最大。

  积极乐观

  微笑面对委屈

  数年来,每当谈及崔连喜,鱼新街社区很多居民都会亲切地称他为“崔老革命”。

  然而,“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崔连喜尽心尽力为社区做了那么多事情,却仍然因为一些事情被个别居民误会。

  鱼新街社区居委会最初成立的几年时间里,社区居民申请吃低保的比较多。少数不符合吃低保政策,未能如愿吃到低保的居民,把气撒在了崔连喜身上。

  崔连喜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曾因居民吃低保的问题得罪了不少人,并被几个居民数次辱骂。一个例子是:一居民因条件不符,被崔连喜拒绝办理低保手续后,多次在背地里咒骂崔连喜。甚至,有一次他还当街大声指责崔连喜:“不给我办低保手续,是不是因为我没有给你送礼?”

  这一幕,恰好被鱼新街社区居民周福荣看到。周福荣一想到崔连喜平时为社区为居民做的事情,气不打一处来,立刻冲上去与这人理论,为“崔老革命”辩解。一时间,现场火药味十足,一言不合就可能干架。

  面对这种情况,崔连喜反而把周福荣劝走了。他说,身正不怕影子歪,跟不讲理的人去讲道理,只会自寻烦恼。

  这件事情后,一位朋友半开玩笑对崔连喜说:“当初我说鱼新街社区的工作不好做,现在应验了吧!老崔呀,还是不要折腾自己了,回家安享晚年吧!”

  崔连喜微微一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做任何工作都不可能使所有老百姓满意。公道自在人心,看事情积极乐观,问心无愧即可。咱们共产党人,只要是为社区、为老百姓做事,受点委屈算什么?”

  直面矛盾

  为社区居民解烦恼

  熟悉崔连喜的人都知道,崔连喜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

  鱼新街社区下岗人员多,居民之间、家人之间因经济问题等原因扯皮、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崔连喜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化解矛盾。

  多年前,社区居民杜某刑满释放后,在街上摆了一个小摊卖卤菜,挣的钱很少。他妻子是农转非人员,有一份校工工作,挣的钱基本够一家人开支。一家人日子还算勉强过得去。

  不过,杜某喜欢喝酒,并且经常在喝酒后发酒疯,实施家庭暴力。有一天晚上12点钟,已熟睡的崔连喜被杜某妻子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打开门,杜某妻子连喊“救命”,称杜某借酒发疯打她,请“崔老革命”去他家调解。她的脸上,还有一道红印,明显是被打的。

  崔连喜老伴担心崔连喜去了后也会被“酒疯子”打,便不让他去。但崔连喜告诉老伴,群众的事就是社区的事,作为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无论群众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勇于去帮忙解决,“不能因为对方是‘酒疯子’就害怕了。”

  到了杜某家,崔连喜对杜某劈头大骂:“作为一个男人,对家庭要有责任和担当,不能随便伸手找妻子要钱,更不能随便动手打妻子。你算什么男人!?”

  面对“崔老革命”理直气壮的痛骂,杜某很快冷静了下来,赶紧给妻子和崔连喜认错。

  在这之后,崔连喜又给杜某找了一份在机关看门、扫地的工作。从此,杜某非常感谢崔连喜,酒也很少喝了,并对妻子爱护有加。他经常对其他居民说,“崔老革命”是好人,给了他和他的家庭新生。

  还有一次,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社区居民、农转非人员陈某婚后第二年找到崔连喜,要求离婚(那时,离婚须社区开证明)。经了解情况后,崔连喜给他开了离婚证明。

  离婚后,陈某很快又结了婚。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时间,陈某又要求离婚。这次,崔连喜没有同意。他把陈某叫到一旁说:“婚姻不是儿戏,你第一次婚姻失败可能是别人的错,可这么短的时间再次婚姻失败,就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了。”

  随后,崔连喜又找到双方家人做工作,努力挽救了这段婚姻。后来,陈某一直和妻子相处得很好,家庭幸福。

  今年65岁的鱼新街社区居民秦秀兰,曾多次见到崔连喜成功化解了一个个邻居、家庭之间的纠纷。她深有感触地表示,“崔老革命”既是一个尽责的基层党委书记,也是一个与居民交心、愿做居民知心朋友的“调解员”,“有了他,社区更和谐了!”

  乐善好施

  持续行善10多年

  除了甘当人民“调解员”,崔连喜无私资助贫困群众的故事也在鱼新街社区广为流传。

  鱼新街社区居民崔明福是一名退伍军人,多年前因意外致腰椎受损严重,无法行走,也没有工作。他的妻子也因脑瘫不能走路、工作,只能干点简单家务。数年来,一家人主要靠低保维持生计。

  大约10年前,崔明福为谋生摆了一个报摊。有一天早上,他坐在轮椅上,把新购进的厚厚的一沓报纸放在腿上,准备拿到报摊去卖,恰好被路过的崔连喜看到。当时,崔连喜已近80岁高龄,并不认识崔明福,却热情地帮崔明福拿报纸,送了崔明福一程。一路上,还大致问了一下崔明福的生活情况。

  第二天,崔连喜来到崔明福家中家访。得知崔明福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生活困难后,崔连喜决定资助崔明福。

  从那一年起,每一年春节,崔明福都会收到崔连喜亲自送来的500元钱和米、油等生活物资。平时,崔连喜还经常提着水果去看望崔明福,鼓励他乐观向上。

  “‘崔老革命’十多年如一日帮扶我们一家人,让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今生,我无以为报,只希望他老人家健康长寿!”近日,崔明福向记者谈及此事时,眼眶竟然瞬间湿润了起来。

  事实上,多年来,受到崔连喜资助的困难群众还有很多。据鱼新街社区居委会主任牟萍介绍,从2001年起,崔明福按照每人每年500元、一袋米、一桶油的标准,资助社区困难群众。最初,受助对象只有几个人。后来,崔连喜通过走访、调研,只要发现社区居民因特殊情况遇到了困难,就会对其进行资助。到目前为止,他资助的人已经达到了15人。

  不仅如此,崔连喜还在鱼洞街道新华村、解放村小学各认助3至5名学生,捐助每人每年500元学费。

  当我国一些地方突发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他还会第一时间给灾区捐款。

  这些年来,崔连喜已累计捐款捐物40余万元。

  向困难群众大方伸出援手,崔连喜自己却省吃俭用。巴南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高光普透露,长期以来,崔连喜和老伴一日三餐,主要吃小菜、咸菜,每天生活费用只有10元钱左右。

  有人问崔连喜,为何要这么做?他回答:党和部队培养了我,国家给我发了退休金,我无以回报。我平时少吃一点饭,少坐一趟车,就能让困难群众的日子好过一些,“如果每个党员都主动为群众做好事,全国9000多万党员会帮助多少困难群众,可以为国家减轻多少负担!”

  精神榜样

  家中家外传承美德

  崔连喜为人民谋福祉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后,也不会停止。

  “我是一名有着71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只要我还在,我愿意继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他说,不管岁月怎样变,时代怎样变,我入党时的誓言永远不会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远为党工作!

  崔连喜出生在山西省闻喜县,小时候家庭困难,父母死得早,兄妹3人相依为命。16岁那年,听说共产党能救穷苦人,为了吃饱饭的他毅然参军,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参军后,崔连喜先后参加了西北战役、川陕战役、大西南剿匪战役、抗美援朝等战争。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崔连喜和战友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亲身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和解放军为了新中国成立和老百姓未来的幸福而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受此感染,崔连喜立志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为人民奉献一切。

  1948年7月,他通过党组织考验,在一次战争的总结会上,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数年来,崔连喜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的志向,树立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传承。

  譬如,崔连喜如今已是四世同堂。这个24人的大家庭里,除了5名重孙未成年外,19个成年人中有14人是共产党员。

  “一个家庭有如此多的共产党员,是很少见的。由此不难看出,崔老一生为党和人民奋斗的事业,早已后继有人了。”高光普感慨。

  家人之外,还有更多人受到崔连喜感染。

  近年来,鱼新街社区居民王正兰,看到崔连喜坚持行善,也和不少社区居民加入到热心助人的队伍中。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后,大家积极捐款捐物,“虽然捐赠的钱财有限,但我们依然感到很自豪、很快乐!”

  王正兰透露,10余年前,由于崔连喜年龄大了,从居委会党委书记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是,他大事小事都要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在居委会得以延续。“在他之后,每届居委会主任和党委书记,都会经常上门走访,了解、关心群众疾苦。甚至,还会做打扫社区清洁卫生这种小事。”

  鱼新街社区内的不少花台,时常会掉一些落叶进去,时间稍长,落叶就会烂掉,发出臭味。每隔一段时间,鱼新街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都会带领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清理这些腐烂的叶子,一点也不觉得脏。

  鱼新街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孙彩云说,这是继承了“崔老革命”的优良传统。

  “鱼新街社区居委会已成立30多年,获得过重庆市文明社区、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巴南区绿色社区等荣誉。这些,都离不开‘崔老革命’的付出。”孙彩云表示,“崔老革命”是每一届鱼新街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的标杆,“我们如果不努力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让社区更和谐,居民更加安居乐业,就是给他丢脸!”(黄光红)

  原标题:“崔老革命”究竟图个啥?

责任编辑:黄雪莹
标签:退休,志愿服务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