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上海:“共治合力,是社区战疫最强底气”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0-04-20 10:06:23

  浦东新区联洋社区,共1.6万户居民,5万人口,外籍人口5000人,来自78个不同国家与地区;还有7成居民来自外地。社区下属6个居委会,社区管理中心主任龚爱华还同时兼任四居委党总支书记。

  疫情暴发至今3个月来,形势不断变化,龚爱华也时刻在两个身份间切换。在社区管理中心,她要做的是组织、动员、协调、指导、监督、服务工作;而在四居委,她和每一位社工一样,戴上口罩、穿上防护服,走进社区的每个角落。最忙的时候,她连洗澡时都带着手机,时刻留意最新动态、布置工作。

  “龚主任是个很有激情的人。”联洋社区的其他几位居委书记这样评价她。在抗疫一线,这位身材娇小、眉眼里带着笑意的年轻社区女干部爆发出强烈而持久的能量,让5万居民安心又舒心地度过了这段特殊时期。

  给居民服下“定心丸”

  记者是在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见到龚爱华的。忙碌了3个月的她,难得能抽出这么点时间。结束后,她还要赶往辖区内一家企业,帮忙预约核酸检测。

  “从疫情开始,我手机24小时开机,与微信上20多个工作群、联系群时刻保持联络。”她说,作为社区管理中心主任,她要对6个居委的防疫工作进行整体指挥,最晚的时候,清晨5点还在手机上远程指挥,“遇到难题或突发情况时,我更愿意将自己的观点发到工作群里,带动大家一起‘头脑风暴’。”

  境外输入形势严峻的那段时间,许多中国居民非常敏感,甚至一旦在路上看到有外国人,就给居委会打电话,“他们为什么没隔离?”

  龚爱华说,按当时政策,非重点国家返沪人员,并未要求强制隔离。“我们解释过,但居民不一定理解。于是,我决定通过自治规范填补这部分空白。”

  与同事们商量后,她决定劝说所有非重点国家返沪人员签署“自愿居家管理承诺书”。多数人愿意配合,而对少数不愿主动居家隔离的人,龚爱华再与同事们轮番劝说。

  联洋社区的几个居民区内,还挂出了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的横幅,提醒大家“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龚爱华说,打出这样的横幅,不仅能加强防疫宣传,更是给中国居民服下一颗“定心丸”——战疫当前,联洋社区对中外居民一视同仁。

  沟通靠耐心更靠真心

  得益于这些群聊,龚爱华与社区居民也保持密切的联系。疫情前期阶段,“病毒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消息传来,引发了居民的恐慌。有不少人提出,无论从何处返抵沪的人,都要居家隔离。

  “我能理解居民的心情,但按此实施也不现实。”龚爱华说,“通过各个群,我和每个提出建议的居民都进行了细致的沟通,最终让大家接受了现行做法。”

  与居民沟通并取得理解,靠的不只是耐心,更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真心。不久前,一对夫妻通过社区“云报告”系统,向居委与全体邻居告知:独自在英国留学的孩子因学校停课,即将返沪。为了让邻居们放心,他们承诺,父亲到外面居住;母子俩一起居家隔离,严格遵守居家隔离要求,保证隔离期间不外出。

  “孩子只有14岁,一个人从英国回来,父母一定很不放心。”龚爱华全程关注着孩子的动向——飞机何时降落、通关情况如何、核酸检测什么结果,她都一一及时了解,并通过群聊及时转发给同样焦急的家长。

  她还通过闲聊的方式安抚家长的情绪。“你们的孩子很坚强、很能干。”龚爱华对孩子母亲说,“我儿子和他差不多大,我和你感同身受。”那一夜,两位母亲敞开心扉,聊了一宿。第二天,孩子顺利回家,龚爱华这才放下心来。

  尽力让居民生活更方便

  作为四居委书记,龚爱华还要处理小区的各项事宜。疫情期间,快递、外卖能否进小区,成了居民、物业与居委间最大的争执点。

  “居民肯定希望越方便越好。而我们的工作,也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居民的生活尽量少受影响。”龚爱华说。

  物业工作人员、社工人数有限,开始时,只有急需尽快送上门的外卖由他们转送;快递则堆放在小区门口几处点位,由业主自取。很快,就有人提出:这样不方便。

  龚爱华发动更多志愿者,连同社工、物业人员一起送货上门。虽然辛苦,但她觉得,居民也为抗疫牺牲了很多,社区工作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是尽量帮他们一把。

  “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我们做防疫工作时他们也会更配合。”龚爱华觉得,这种共治的合力,正是联洋社区应对疫情时的最强底气。

  原标题:在有五千名外籍居民的联洋社区,社区干部用耐心真心换来居民理解配合

  “共治合力,是社区战疫最强底气”

责任编辑:孔峤峤
标签:社区,战役,底气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