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0-05-08 09:01:2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包括这一显著优势在内的多方面制度优势,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如何理解这一显著优势的内涵?形成这一显著优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制度(人民观察)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核心阅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显著优势,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具有更加深厚的底气。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们的憧憬里,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逐步成为现实。

  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人民从内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具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我们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永葆新中国的人民底色,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体系,并根据时代、实践和人民的需要不断完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我国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贯穿于制度建设各方面各环节,使我国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而且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初心使命在制度层面和国家治理上的体现,是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途径。

  和平安定是享有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人民的基本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这一切灾难苦痛,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宣告终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主权和安全得到强有力维护,各种黑恶势力得到清除,中国社会长期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深深感悟到,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强有力的执政党,有一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过上好日子的好制度,至关重要,必须倍加珍惜。

  中国人口众多,实现丰衣足食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这一美好憧憬在新中国一步步变为现实。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日益健全。一系列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显著优势,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具有更加深厚的底气。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断探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无论灾害程度还是发生频次都大为降低,灾害发生后人民生命财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保全,经济社会也能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能不能有效防控并及时战胜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检验制度优劣和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走共同富裕道路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保障下,全体人民正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自古以来,共同富裕就是我国人民的一个重要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们的憧憬里,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日益成为现实。

  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强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把人民对共同富裕的追求牢固建立在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

  消除两极分化、缩小贫富差距,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消灭了剥削制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随着其日益完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必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执笔:齐 彪)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证

  刘生龙 杨竺松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最根本的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领导保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领导人民建立起来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然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为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保障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提供了有力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不断加强、物质基础更加巩固,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

  党的领导保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保障制度建设进入快车道,在推动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不断取得新成效,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大力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成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党的领导保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进入新时代,我们走上了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是由一个个阶段性目标逐步累积达成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实现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今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我国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观察者说)

  胡 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将发展理念、实践要求、价值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导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体现在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人民立场作为构建国家制度的逻辑起点和根本政治立场,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各方面体制改革,以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式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转化为国家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在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之中,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我国国家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体现在政策制定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使民之所盼成为政之所向。制定政策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政策实施中,积极接受群众监督、回应群众关切,根据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和需要对政策及时作出调整。强调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体现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体现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随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不到50元增至2019年的30733元;人口素质全面提升,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下降到目前的4%以下,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跃居世界中上行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医保基本实现,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在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基础上,我们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通过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正确处理先富、后富和共富的关系,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的重要一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随着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实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必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标题:人民日报整版探讨: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人民,发展,四个自信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