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北京:夯基垒台“主心骨” 治理实践亮点多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1-01-21 10:00:04
  纵观北京的基层治理,从十年前的网格员、小巷管家的“点”上布局,到近年来12345解决纵向“线”的问题,再到2017年起“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打破部门领域解决“面”的问题,党建引领始终贯穿其间,覆盖全域,把脉导航。

  “盯桶人手不够怎么办?”“撤桶并站扔垃圾不方便怎么办?”“建设站点资金投入不足怎么办?”去年4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海淀区曙光花园社区各方就垃圾分类起了争论。利益、诉求、怨气互相混合,社区“分类”工作几入僵局。

  这时候,社区党委迅速启动了一个称为“社区合伙人”的机制。合伙,意味着是伙伴不是对手;在社区治理方面“合伙”,就是“共建家园”的意思——“首先就是要把共治共享的理念传导到各方利益主体中去,大家心气儿顺了,工作就能向前推了,党组织协同高效的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曙光花园社区书记王鹏说。在社区党委的召集下,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共建合作单位等六方坐在一起,捋出了思路,定出了规矩,各就各位共补了“短板”。从统筹协调的结果看,半年多来,这个小区陆续投用了7个垃圾分类投放点、1个垃圾分类驿站,垃圾分类有条不紊地实施。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立足全局、统筹谋划。北京青年报记者连日来在北京的社区走访时感受到,在全市社区治理的大棋盘中,很多基层党组织都在“群众”“全局”“共治共享”几个点位落子,体现出“主心骨”的统筹智慧。“什么叫党建引领?”王鹏说,“就是要当‘主心骨’,‘拢’住利益攸关方,‘按住葫芦抠籽’,拿出各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

  “大抓基层”的内生动力

  2019年起,北京开始公布“接诉即办”工作排名靠后的街乡镇名单,在每月末的“区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上公开“曝光”。

  东直门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彭超曾就接诉即办的“三率”效果接受采访,他表示,“通过大抓基层的设计,市里把‘接诉即办’的责任传导、压实到一线街乡镇。我们24小时倒班值守,对于群众急难愁盼随时‘出击’,这确实给我们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不过压力更是动力。” 彭超说,“以前只靠嘴上说要转作风,现在是通过为群众办一点一滴的事情,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这也是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个过程,我们所有工作都以居民的诉求为中心。”

  在采访中,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对照《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中规定的六大类职责,各街道两委班子成员有了明确分工。

  例如,东城区天坛街道办事处由工委书记主持工委全面工作,各项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压实到每一个两委班子成员头上。以12345接诉即办为例,不同类别的派单都要由相应的副主任落实到位,比如派单件涉及低保、社保等问题,就由主管民生的副主任来主抓;涉及到群租房等公共安全的,由主管平安的副主任来督办。“因为职责清晰,单子派在哪位主管领导头上,大家都会担起责任,奔着落实好且要有回应的目标去努力。”天坛街道工委书记赵秋洁说。

  政治优势转为治理效能

  物业费收缴是老旧小区管理中的“老大难”,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红庙社区机二委小区就曾面临这一窘境。社区党委借助“党政群共商共治机制”,发挥了“监督”和“引领”的双重作用,将居民的意见及时反馈给物业,促其整改;同时将小区实现良性循环的路径向居民反复宣传,引其观念。立足全局、统筹各方、观念先行、“治”在其中。目前,该小区居民停车费、保洁费等分项服务费收缴率已经达到95%,实现了小区管理“居民出一点、物业筹一点、政府补一点”的良性循环模式。党组织发挥主心骨作用,治理效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基层治理中,一些需要协调多方解决的难题,党组织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例如,丰台区云岗街道通过央地企业联手打破条块,解决了云岗南区东里26号院长达21年之久的一楼“两制”问题。

  在“双报到”工作中集中发挥党员优势,实现“1+1>2”的效果,也是治理效能的一种体现。西城区广内街道核桃园社区党委将260名报到在职党员个人“档案”记录在册,让每名党员根据自己的优势一展所长,服务社区补齐短板。目前该街道共组建了法律咨询、医疗巡诊、公共安全等6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专门解决居民家门口的“急难愁盼”。

  党员的先进性化作执行力

  近两个世纪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是“最不知疲倦、无所畏惧和可靠的先进战士”。党员的先进性,昭示了党员的执行力。这种执行力,在今天推进具有首都特点的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进程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即如2020年新冠疫情,恰如频频振翅的“黑天鹅”,当基层管理面临巨大压力之时,朝阳区安华里社区党建引领的联防联控“两个全覆盖”机制有效填补防控短板,在推进物管会建立的过程中,五洲家园小区物管会7名成员全都是党员,在千头万绪的纠纷处置中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石景山七星园北社区的自管会中7名成员4名是党员,他们义务服务、不领工资,大家拧成一股绳,小区的“宜居建设”势头自然越来越好。

  纵观北京的基层治理,从十年前的网格员、小巷管家的“点”上布局,到近年来12345解决纵向“线”的问题,再到2017年起“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打破部门领域解决“面”的问题,党建引领始终贯穿其间,覆盖全域,把脉导航。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生动的基层治理实践,必将在党建引领下实现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大城之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记者 蒲长廷 李泽伟 蒋若静 王斌)

  其他实践亮点

  “小巷管家”是如何发挥“探头”作用的?


  随着全市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的深入开展和城市治理的精细化,2018年以来,市规自委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责任规划师在全市范围落地开花。

  截至2020年12月,本市已有15个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了责任规划师聘任并开展了具体工作,共签约了301个团队,覆盖了318个街道、乡镇和片区,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这些团队下基层、进街道、入乡村,围绕规划编制实施的重点任务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规划设计咨询服务,改善街巷面貌,促进街区更新。

  与此同时,北京市自2018年起在街道层面全面推行“街巷长”制,背街小巷推广“小巷管家”。街巷长一般由街道处科级干部担任,负责牵头组织社区层面的基层治理;小巷管家则由退休老党员、社区热心居民组成,主要负责日常的街道巡查。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街巷长、小巷管家身处一线、直面群众,社区里的大事小情看得见、摸得准,就像群众身边的“探头”一样,在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发挥了积极作用。

  12345热线是怎样整合的?

  1987年北京市设立“市长电话”。

  2000年成立北京市人民政府便民电话中心。

  2007年5月15日升级为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

  2012年升级为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综合受理调度平台。

  2018年,北京将民政、卫生、环保等热线整合进12345热线。

  2019年,12345热线开通企业热线,畅通企业诉求上达、回应、办理渠道,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

  2020年,北京12345热线已整合16个区、36个部门共计52条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其中包括12315市场监管热线等。

  2021年,12345热线还将继续整合部分热线电话,包括整合科技公益服务电话12396等。除了市民熟知的热线电话,12345还打造网上平台,累计开通网络受理渠道15个,实现市民热线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广覆盖。

  从一部固定电话、三名接话员,发展到如今拥有600多个座席、1400余名员工的城市治理“中枢线”,12345热线如今已经成为市民遇到问题的“第一选择”。(记者 李泽伟 林艳 蒋若静 刘婧)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第一哨是如何吹响的?

  2016年5月14日,平谷区金海湖镇发生重大金矿盗采案件,造成严重安全事故,该案直至2017年12月21日才二审判决结案。“联合执法难”“调查取证难”“固定证据难”,这个“三难”案件,最终在一声“哨”响中迎刃而解。

  金海湖案件发生后,平谷区委区政府开始深入分析这一事件背后的执法问题,2017 年初成立“双安双打指挥部”,由金海湖镇牵头,区公安分局、国土、水务、环保等共计16个执法部门作为“报到部门”前来报到,要求共同查处沙石盗采、运输、堆放、加工、经营每个违法环节。历时117天,肆虐平谷10余年的盗采盗挖黑恶势力被彻底根除。这一史无前例、打破常规的联合执法改革,吹响了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第一哨。

  街乡一旦发现什么问题,只要“吹声哨”,就能唤来各个委办局,集中前来“会诊”,乡镇被赋予召集权、指挥权、考核权、评价权,破解联合执法效率低、力度不够的难题。 2017年9月,北京市决定将平谷区及其他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提升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向全市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为全市基层治理提供了一个良好模板,为有效解决基层执法力量不足、权责匹配不合理、协同机制不完善等等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

  基层自治品牌

  一位“西城大妈”的一天


  1月7日,北京迎来最冷的一天,早上观象台的最低气温达到了-19.6℃。作为西城著名社区自治品牌“西城大妈”成员的柳素霞5点多钟就起了床,7点准时到自己所在的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27号院的垃圾桶旁边值守。只见柳大妈戴上手套,熟练地检查桶里的垃圾袋有无“误投错分”的情况。手指头冻僵了,她摘下手套搓搓手又继续分拣。

  西交民巷社区早在2011年4月就开始号召垃圾分类了,那时起柳素霞就报名成为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她笑着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就说这盯桶吧,不知不觉已经过了10年了, 能坚持下来,我也觉得自己‘了不起’!”2020年8月18日,西交民巷社区成为西城区首个“最少垃圾示范社区”,柳大妈说这里面也有自己的一份努力。

  9点半垃圾分拣完毕,只等清运。此时柳素霞的第二项任务又来了:在27号院门口盯着快递、外卖等人员扫码、测温、登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弦儿不能松!好在我们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和机动车自动识别系统,这些智能设备给我们值守人员帮了大忙!”柳大妈边向记者介绍情况,边时不时和进院的老街坊打招呼,看到哪位老人拎着菜进来,她也会赶紧跑过去帮把手。

  10点半,柳素霞来到27号院平房区的王凤彩老两口家里。近90岁的王凤彩老人最近做了腰椎手术,柳素霞先是询问老人家的病情以及是否有什么需要采买的,随后又掏出一张表。原来,柳素霞此次除了代表社区来问候老人,还因为社区党委要改选,需要每个党员现场投票,而王凤彩无法出门,柳素霞就上门来请其在表上签字。

  中午12点,柳素霞回到家,简单地吃了两口饭。没一会儿社区的电话又来了,希望她组织人去排查近期社区里有无石家庄、邢台来京人员或有过当地出入史人员。柳大妈赶紧分头联络,召集居民代表以及物管会、物业等相关人员。等人到齐了,柳大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社区里的租户信息,锁定河北籍人员开始敲门逐户询问排查。一下午排查下来,并未发现异常情况,柳素霞的心踏实了不少。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

  “这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作为一名 “西城大妈”,柳大妈身兼数职,“治安巡防志愿者、垃圾分类志愿者、慰老服务志愿者……”她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的“角色”,“只要有事儿找,我都是放下筷子就走。”柳素霞说,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绝不能为“西城大妈”抹黑。(记者 解丽)

  内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大街小巷热心治安监督的“小脚老太太”,正是“西城大妈”的前身。如今的“西城大妈”已成为当地的志愿服务品牌,因年长女性占比较大而得名,实际上这支队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逢重大活动,身着红马甲、红袖标、红帽子的“西城大妈”们就齐刷刷出现在街头巷尾,在治安防控、提供案件线索、社区共建共治等方面屡屡建功。仅2015年,“西城大妈”就发现72条涉恐信息,并因此走红网络。 在2015年北京市公安局的一场公开活动中,柳素霞曾以“西城大妈”身份受邀现身说法。当时她穿着一件红色T恤,还烫了头发,没想到这个“扮相”刚好和“平安北京”推出的“西城大妈”卡通形象一致,于是一来二去柳素霞就成了“西城大妈”的代言人。

  此外,近年来北京还陆续形成了其他一批区级自治品牌,如“东城社工”(2020年形成)、“朝阳群众”(2014年形成)、“石景山老街坊”(2017年形成)、“回天有我”(2018年形成)、“怀柔一家人”(2020年形成)、“平谷的哥”(2019年形成)等。这些都是各区根据自身特点打造的基层治理品牌。在品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下,不计其数的群众投身社会服务,活跃在基层的大街小巷,投身于治安巡逻、环境治理、文明劝导、社区共建,体现了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中坚力量。(记者 李泽伟 蒋若静 刘婧 武文娟 林艳 崔毅飞 解丽)

  原标题:夯基垒台“主心骨” 治理实践亮点多

责任编辑:黄雪莹
标签:社区治理,探索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