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评论丨“一勺米”之微,折射社区治理之细

来源:成都商报 发布时间:2022-10-24 08:50:13
  社区有意识地组织类似活动,背后是一座城市在社区治理上的深耕细作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句流传至今的俗语,在现代都市却遇到了挑战。高楼把家家户户隔开,以至于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散步的邻居,只觉得眼熟;对门的邻居,只是点头。其实,人们对友好睦邻这个词充满向往,渴望有一群熟悉的邻居,一个温暖的小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如何来弥合?

  近日,成都蜀都新邨社区发起了“一勺米”邻里挑战,意在让人们从一句问候开始,打破邻里冷漠,重筑邻里之情。一句“你好,邻居”,正是改善邻里关系的开端,也是弥合都市生活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起点。

  在物质如此丰富的今天,“一勺米”实在不起眼。但在这个活动中,米却是至关重要的道具。在这里,米不仅仅是米,更是一种象征。民以食为天,米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粮食,是我们最熟悉的食物,以此作为“媒介”,让人感到亲切。孩子们满怀期待地敲开邻居的家门,实际是抹去邻里间界限的过程。完成募集后将米用福袋封好,免费发放给小区居民,又让爱心在邻里间传递。可以说,这个活动是邻里交往的破冰之旅。

  在这里,米传递的是温情,是你对我的选择,我对你的信任;也是睦邻友好的符号,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象征,更是一种安全感的确认。在这个挑战里,因为孩子和父母的加入,也实现了邻里观念和行动的代际传承。米在人们手中流动,情感在邻里之间流动,社区就在人和人的交往中,走向更舒适、更和谐、更安全。

  社区有意识地组织类似活动,背后是一座城市在社区治理上的深耕细作。

  城市最小的单元是社区,人们对城市最细微最直接的认知来自于社区。路面是否整洁,邻里是否和睦,治安是否良好,答案来自生活中看得见的细节、感受得到的氛围。在过去几年间,成都对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硬件更新,比如背街小巷整治、老旧院落改造、邻里中心建设等等,也在软件上频频发力,比如举办了社区艺术节、社区邻里节、社区志愿服务周等活动……在社区治理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效果和成绩。

  城市环境越来越好,市民生活越来越便利。人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对社区治理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作为社会性动物,生活在城市的我们,不仅需要朋友、同事,也对“身边的陌生人”——邻居提出了新要求。类似于“一勺米”的邻里活动,让人们广泛参与其中,可以使居民的爱心得到释放,精神得到凝聚,不仅融洽了邻里关系,和谐了社会秩序,还增强了公益力量,实现了社区的共建共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当下,成都正在探索“微网实格”治理新机制,吸纳热心市民参与本地的环境维护、物业管理、疫情防控等工作,构建超大城市治理所需的基层组织动员体系。未来,成都将积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美丽宜居的现代城市,让人情味更浓厚,让市民更满意。

  彼此在乎,彼此关心,彼此帮助……温暖和力量,就在社区活动中汩汩地流淌和传递。身处被冠以“最具幸福感”的成都,让我们持久地在这些可知可感的细节中,收获温暖,握稳幸福。

责任编辑:赵胜豪
标签: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