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苏州吴中区:“五社融合”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来源:中国社区报 发布时间:2023-06-14 09:29:10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推动社区治理“融享”、社会组织“融建”、社工人才“融汇”、志愿服务“融助”、社会慈善资源“融聚”的“五社融合”基层治理经验做法,通过“五社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五社融合”融出有温度的基层治理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围绕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夯实“五社联动”基础,为“五社融合”积蓄力量,通过“五社联动”的制度机制形成“五社融合”的常态化格局,融出有温度的基层治理,形成城乡社区活力充分激发、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会工作者专业作用明显增强、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社会慈善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五社融合”新局面。

  社区“融享”:居民共享社区治理成果

  制定“规划图”,社区规模有界限。区级层面指导镇(街道)根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城乡形态、主导功能等要素,按照规模适度、便于管理、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制定社区中长期规划,不断调整优化城乡社区规模,配套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下好“精准棋”,民主协商有平台。个性化、差异化打造现代都市活力型、城市老旧提质型、拆迁安置融入型、美丽农村乡愁型“四型”社区,突出“一社一品一特色”。常态化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全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下沉至社区,与居民面对面共同解决民生微实事。因地制宜搭建“幸福微实事”“讲和修睦堂”“古樟议事船”等议事平台,提供反映民声、表达民意、沟通信息的制度化渠道。

  办好“微实事”,实现目标有成果。通过民间议事,群策群力,形成基层治理创新点子,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各村(社区)将议事协商中的路径方法、达成共识、约定结果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在“微实事”“微治理”中解剖麻雀,通过“自己定”实现自觉遵守、自我监督。

  社会组织“融建”:建设新时代社会组织

  坚持党建领航,建强组织堡垒。发布“‘四敢’争先 吴社有为”党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开展社会组织堡垒筑强行动、社区“红色细胞”激活行动、“红帆起航无忧保障”行动、培育“双争双品示范”行动、产业创新集群赋能行动、“红社志愿服务”深化行动“六项行动”,以高质量党建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打造“公益先锋”智慧党建平台、“吴社先锋会客厅”等社会组织党建阵地,不断盘活党建资源。

  坚持标准规范,增强组织效能。加强社会组织登记、年检、业务发展、等级评估、注销等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及财务管理情况重点审核。结合诚信自律情况、党建工作情况等进行年检评分。实施“双随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录入“双随机”监管信息平台,依法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坚持因地制宜,激发组织活力。通过细化社会工作服务的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等,打造社会组织支持平台,拓展资金募集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区治理领域。打造“区、镇、村”三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体系,提供社会组织孵化场所,营造社会组织在培育、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争先创优氛围。连续开展六届公益创投活动,聚焦协商民主、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精准帮扶等,以项目化形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社工“融汇”:广汇社工人才而用之

  建立社会工作站三级框架。出台《关于推进基层社会工作站(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基层社会工作站(室)建设摆在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位置。区级社工总站当好“指挥员”。指导本区域内基层社会工作站(室)建设、运营及服务开展,加强监测评估,重点对服务过程、服务质量、服务成效等方面进行把控,不断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效能。镇(街道)社工站演好“多面手”。重点做好当地服务需求挖掘、资源整合,支持村(社区)社工室开展社区服务等。村(社区)社工室做好“排头兵”。按照受益广泛、群众急需、服务专业原则,围绕特殊群体帮扶、社区治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等领域,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形成社工人才梯队建设。实施社工人才增能计划,连续13年开展社工考前培训,通过主题培训、专项督导、个案研讨、团建活动等为全区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赋能,进一步提高社工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按照《苏州市社会工作督导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举办公益项目督导种子培训班,以社工督导理论为指导,通过“理论+体验+实操”模式,培育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的高级社工督导人才。

  完善社工人才队伍提升方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的实施办法》,对持证社工、社工站运营、社会组织发展明确资金扶持举措。同时,积极评选、表彰“红色社工”、优秀社会工作者等,不断扩大社会工作知晓度、影响力。

  志愿服务“融助”:助人自助蔚然成风

  探索志愿服务实践路径。结合吴中区中心城区老人多、办事居民多、社会工作者多、活动多的特点,在吴中区民生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实践点以提供更专业的志愿服务为主线,通过布点设岗、建章立制、内培外引、自主自管等方式,推动文明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实践点设立600平方米集中培育基地,24家社会组织、60余名社工志愿者以“公益换场地”形式落户入驻。同时,帮助志愿者们普及志愿服务价值理念、方法技巧、项目知识等,探索建立立足城区、辐射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路径。

  实践中心领航文明风尚。2022年,吴中区对区民生综合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设置了“五社融合”创新实践中心,该中心新设立800平方米培育基地,第四批14家志愿服务组织完成进驻。建立志愿服务技能提升实训小屋,专业社工帮助志愿者上好志愿服务第一课。建立《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志愿者基本行为规范》等制度,明确志愿者招募、登记、培训、服务记录和工时证明等重要事项。出台《关于常态化推进吴中区社会组织党委行动支部工作的实施意见》,以精准化、制度化、常态化推进社会组织行动支部工作法。将志愿服务作为年度社工站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构建区级社工总站、镇(街道)社工站、村(社区)社工室三级志愿服务网络。

  社会慈善资源“融聚”:聚沙成塔,凝聚慈善爱心力量

  扶弱济困推出新举措。开展“情暖吴中”慈善走访慰问项目,近5年共走访帮扶1305户重病困难家庭、6家养老福利机构,共计发放救助金246。2万元。实施“生命之光”“助学圆梦”“双百助学工程”等慈善助医助学项目,为寒门学子铺就成才路。针对困难残疾人家庭开展“苏惠保再防护”项目,为重残人员购置“苏惠保”,今年以来,共帮扶2479名困难对象。

  拓宽慈善基金使用范围。全区14个镇(街道)社区慈善基金实现全覆盖,在参与社区治理、支持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健康发展等方面积极贡献力量。社区慈善基金的使用从单一的扶贫济困走向多元的社区微治理、公益微创投、社区志愿者团队培育等,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幸福感。

  乡村振兴开拓新局面。建立慈善就业基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助环太湖地区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共同富裕。对帮扶对象每人每年补助1。2万元,主要用于技能培训、劳保福利、添置劳动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引导爱心企业自愿参与,发挥生产经营条件优势,帮助辖区内低保、低保边缘和困难家庭成员稳定就业,强化技能培训,增加经济收入。(作者:张建琳 冯振)
  
        苏州市吴中区太湖街道社工站:“5次方·益空间”搭建美好生活

  太湖街道爱心企业公益服务捐赠仪式现场

  苏州市吴中区太湖街道围绕“未来之城、活力湖区”定位,以坚持党建引领助力基层治理为目标,以基层社会工作站为枢纽平台,在“红领5次方”党建工作体系下,积极打造“5次方·益空间”社会工作站品牌,着力打通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民生服务的“最后一米”。

  红色领航 党建活力蓬勃迸发

  太湖街道社会工作站党支部成立于2022年9月,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主线,积极探索社会工作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有效路径。

  太湖街道社工站党支部以“党建+公益”形式,通过“筑牢红色堡垒”“赋能红色社工”“激发红色效能”“做实红色服务”“整合红色资源”等形式,掌握辖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梳理形成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资源清单三类清单,进一步明晰工作目标。

  品牌聚力 站室建设一体推进

  太湖街道社工站党支部以“五社融合”为内核,打造“5次方·益空间”社会工作站品牌,以筑新空间、育新人才、焕新品牌、出新组织、构新生态的架构理念,推进站室一体化建设。通过走访调研形成居民服务需求清单,孵化融湾社区“小童志”、颐湾社区“蝉鸣益声”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在融湾社区和颐湾社区分别实施“携手共育,扶芽成荫”——融湾社区家校社联动共育儿童成长护航、“三分协商·治理有方”议事协商平台建设等服务。

  提优增能 人才队伍协同成长

  为引导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长期扎根社区,更好推进社区治理,太湖街道社工站党支部搭建社工人才赋能平台和组织培育成长平台。通过策划开展“英才计划”,社工站为社区工作者和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建设与督导支持服务。同时,启动“益行太湖,共创未来”社区微公益创新大赛,以项目化形式落实社区服务。经过项目评审及优化,选出7个公益服务项目,以陪伴式督导的形式协同推进项目开展。社工站党支部通过遴选出的“督导种子”,为每个公益项目提供持续跟踪支持。

  扩圈拓维 公益生态纵深发展

  太湖街道社工站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圈+校企互助圈+社工服务圈+社区治理圈”四圈深度融合公益生态,打造具有社会动员能力的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社会工作站向纵深发展。通过与辖区群团组织及其他党支部密切联动,深度挖掘本土红色资源。联动辖区内大型商业综合体、上市企业等力量,充分调动社区慈善资源,共同参与基层治理。(作者:周纯 陆佳明)

  苏州市吴中区越溪街道莫舍社区:“四弦”工作法 弹好社区“和谐曲”

  越溪街道莫舍社区志愿者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苏州市吴中区越溪街道莫舍社区是全区“四型社区”中较为典型的拆迁安置融入型社区,曾获评“全国老年友好社区”“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社区的外来人口和租户较多,居民共同体意识不强,给基层治理带来较大压力。无论是在服务的精准度、专业度、创新度,还是在社会资源的链接上,社区工作者都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基于现实情况,近年来,莫舍社区摸索出了连心弦、智慧弦、服务弦、保障弦“四弦”工作法,取得了一定成效,解决了老旧小区停车难、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成效不明显、社区环境脏乱差等一系列居民的难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了更好地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莫舍社区在“四弦”工作法基础上,通过打造“五社”服务阵地,不断延伸服务臂展。

  2022年,莫舍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场所资源,将原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打造成莫舍民生综合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提供综合性服务场地。服务中心设置老年活动室、残疾人之家、社工站、老年助餐点等功能性场所,下沉各类行业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服务。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方力量融合,发挥社区共同体作用,营造基层资源丰富的优质“服务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为进一步促进“五社”之间的深度融合,社区以“治理共同体”理念构建伙伴关系,以服务项目为纽带,以共同利益为基点,加强与社会组织、社会公益机构的沟通协调。同时,莫舍社区与苏州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吴中娃娃爱阅读等结对共建,项目化推进社区服务,为社区青少年定期提供优质阅读课程,为社区残疾人开办钩织培训、就业能力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等课程,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实现就业。此外,社区还每月开展4次免费理发、爱心缝补、磨刀修理、配钥匙等活动,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在此过程中,社区“先锋领航”“莫之舍”“银龄智治”三支志愿队伍充分发挥“好帮手”作用,助力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价值,帮助社区志愿者、居民骨干发现社区问题,助力发展社区志愿队伍、培养志愿者骨干,回应社区居民需求;银行、企业等与社区开展党建共建,认领居民微心愿、认捐社区慈善基金,共同营造社会慈善氛围。(作者:陆丽华 陆佳明)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五社融合,基层治理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