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推动社会工作孵化培育体系建设,对于优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环境、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雄安新区社会工作孵化培育基地创新设计“1357”服务模式,全力营造雄安新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夯实了基础。

孵化基地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社工站开展评估检查工作
自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不断为社会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从30人增长至550余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1家增加至24家,新区本级投入财政资金、吸引公益资金近700万元,实施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16个,建成县级社会工作指导中心1个,乡镇(街道)社工站35个,服务领域从“一老一小”关爱保护向征迁安置社区居民融入、乡村振兴等领域发展,雄安新区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探索雄安新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团队运营,精准孵化培育,助推社工发展”的思路,在2022年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社会工作孵化培育基地(以下简称孵化基地),打造社会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阵地。
强化阵地建设
创新设计“1357”服务模式 公共服务局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夯实社会工作发展基础。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方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降低准入门槛”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基层治理大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成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降低社工机构准入门槛,将注册资金调整至1万元,并优化登记审批手续,推动社会力量兴办社工机构,构建参与基层治理的专业平台。在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方面,先后出台《雄安新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开展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推进年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乡镇(街道)社工站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全力营造雄安新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作为一个刚成立不久的社工机构,我们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要如何发展,需要做什么,幸亏有了孵化基地,让我们从一个‘小白’收获了成长,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安新县雄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常铭在接受孵化基地一对一指导后,对机构未来的发展规划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孵化基地,与雄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有着一样需求的机构还有6家。“不是所有的社工机构都可以申请入驻孵化基地。孵化基地每年会发布招募公告,所有符合条件的社工机构都可以提交申请,孵化基地会邀请专家组建评审小组,从社工机构的资质、意愿、动机和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估,最终确定入驻机构。”孵化基地负责人介绍。
孵化基地现有使用面积约50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会议室、督导室、风采展示区和成果展示区等,并为每个入驻社工机构提供免费使用的办公场地。
在功能定位上,孵化基地初步探索了“1357”服务模式,即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主线,完善社工机构孵化培育、社工人才培养、社工站提质增效三个功能,健全“需求库”“专家库”“组织库”“项目库”“资源库”,全面助力新区社会工作发展,最终实现“打造一个高标准的孵化基地、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社工机构、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社工队伍、培树一批示范性的社工站点、打造一批专业化的社工项目、探索一批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完善一套系统化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目标。
据公共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组织孵化基地专家团队进行调研论证,结合雄安新区社会工作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雄安新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努力将雄安新区打造成全省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示范区。
精准孵化培育 助力社工机构规范化发展

孵化基地举办“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主题培训
发展社会工作,机构是载体。孵化基地依据社会组织成长科学理论,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聚焦社工机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需求,分类设计实施“全周期”培育孵化支持方案,系统化提供政策解读、能力提升、骨干培养、品牌建设、资源链接等服务。
容城县容善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于2020年5月,是较早一批成立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之一。该机构成立以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取得初步成果,但对机构下一步发展没有清晰的思路。对此,孵化基地对接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社工专业专家对其进行深入指导,利用相关分析法进行机构分析,为其明确未来发展规划,并从“明确目标,重点突破,错位发展”的角度为其提供意见建议。目前,该机构不仅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做得有声有色,也开始推动机构的转型升级。
在一对一督导指导基础上,孵化基地带领入驻社工机构前往先进地区学习优秀社工机构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围绕“新时代社工机构发展道路”“社会工作内部治理体系规范化建设”等方面举办主题培训和交流座谈会;启动“省内优秀社工机构对接帮扶专项行动”,邀请省内三家优秀社工机构和入驻社工机构进行“手把手”对接帮扶,为社工机构开展全方位的孵化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每个入驻社工机构入驻时间原则上为1年,在入驻满10个月后,孵化基地会邀请行业专家从内部治理、人才队伍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对机构进行‘出壳’评估,达成‘出壳’标准的机构,我们将逐步指导其独立开展业务活动,并给予一定时间内的持续指导;对于未达到‘出壳’标准的机构,将开展一对一成长诊断,明确存在的问题,强化督导指导力度,并将入驻周期延长半年,以协助机构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孵化基地负责人表示。目前,孵化基地在持续探索社工机构“全周期管理”孵化培育模式,真正实现培育一批内部管理规范有序、专业服务水平高、社会公信力强的本土社工机构。
系统化人才培养
壮大本土社工人才队伍

孵化基地举办个案工作的技巧与实务应用主题培训
发展社会工作,人才是基础。孵化基地以培养一批具有理论基础、实务经验的社会工作实务人才和通晓社会政策、具有宏观战略思维的社会工作管理人才为目标,采取“主题培训+实务实践+工作坊”的形式,既强化理论学习,又强化实战能力。
在与入驻社工机构的沟通过程中,孵化基地发现各机构无法有效区别个案工作和个案管理,对于个案管理的概念、流程和技巧不是很清晰。为此,孵化基地链接了驻保高校资源,运用高校研发的“个案管理技巧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采取“三维虚拟实验”形式,让社工们在建立关系、需求评估、制定计划、获取资源、资源整合、结束关系这一过程,模拟如何运用社工技巧进行个案会谈,以及了解在建立专业关系、链接社会资源和结案评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既强化了理论学习,又加深了对专业方法的运用。
容城县筑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线社工在社工站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如何设计并开展专业化、规范化的小组工作存在疑惑,为此,孵化基地专门开展了一期“小组工作实务工作坊”活动,带领该机构社工在实践体验中学习掌握各阶段工作目标、操作要点,以及带领活动和分享的技巧。

孵化基地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社工站进行督导指导
除此之外,孵化基地结合入驻社工机构需求以及新建片区加强基层治理的需要,邀请社工领域专家围绕“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和方法”“社会工作常用理论及其运用”等方面开展主题培训,为雄安新区社会工作发展储备本土优秀人才。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先后组织社工代表前往先进地区3个省级示范社工站,围绕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特殊群体关爱保护和乡村振兴进行实地参访和交流互动,学习好的经验做法。
多元支持并进
促进社工站提质增效

大河镇社工开展重阳节活动,构建老年人朋辈支持系统
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是根本。为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公共服务局会同改革发展局出台《雄安新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提出了“12235”(即:“1”个核心引领,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发展为核心;“2”支队伍,实现以驻站社工为主体的专业社会工作队伍和以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民政(助)协理员为主体的本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协同发展;“2”大服务领域,聚焦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征迁安置社区融入服务等基础服务领域和社会救助、为老养老、儿童青少年等重点服务领域统筹设计服务内容;“3”类服务平台,打造公益慈善资源对接平台、志愿服务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平台;“5”社联动发展,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服务力量、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基层治理模式)的社工站运营模式,要求各社工站在参与社会救助、为老养老、儿童青少年、社会事务等传统服务基础上,围绕本土社工人才培养、征迁安置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等领域打造特色亮点。
根据各乡镇社工站在建设和运营方面的需求,公共服务局制定出台了《河北雄安新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和运营手册(民政部门参考版)和(社工机构参考版)》。孵化基地组建了由全国省内社会工作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支持团队,通过主题培训、督导指导等形式,促进各社工站提质增效。
容城县筑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实施了5个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从一开始不知如何入手深入挖掘服务对象需求和如何让个案服务更加专业化、精准化,到现在各项专业化、特色化服务持续开展,这些转变不仅是机构及一线社工努力付出的结果,更得益于孵化基地的持续督导指导。
如何进一步发掘社工站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精准化的督导指导,是孵化基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孵化基地采取“评估检查发现问题,督导指导解决问题”的思路,除定期线上检查外,还不定期开展实地检查,通过查阅资料、观摩活动、听取汇报和访谈相关人员等形式,清晰界定社工站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个别督导”和“团体督导”相结合的形式,指导承接机构整改完善。
在孵化基地的指导下,容城县筑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实施的容城县小里镇社工站被评为“河北省第三批省级示范社工站”。
高质量社工服务
助力雄安新区建设 自2020年3月,雄安新区启动实施“战疫有你·关爱行动”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来,先后启动了十余个社工服务项目,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大局。
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4月,公共服务局印发《关于印发〈雄安新区扶贫社会工作站建设方案〉的通知》,率先在乡镇探索建立扶贫社工站。2021年起,全面推进乡镇社工站建设,以协助解决生活困难、转变思想观念、拓宽致富路径、提升脱贫能力为目标,对贫困群众开展需求评估、致贫原因分析,促进服务对象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帮扶,带动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
开展征迁安置居民融入服务。依托各乡镇社工站,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向征迁群众开展政策普及、宣传倡导、心理慰藉、精神关怀等服务;针对容东、雄东回迁安置群众,以“一老一小”群体为切入点,开展心理慰藉、社区融入、资源链接和能力提升等服务,促进回迁群众顺利适应安置区生活。
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以雄安新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切入点,启动实施“护苗行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项目,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服务对象,通过打造“心语小屋”,围绕未成年人自我保护、预防校园欺凌、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及教育、情绪纾解及表达等方面,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下一步,雄安新区将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孵化培育基地平台作用,持续推进社会工作孵化培育体系建设完善,探索打造既贴近群众需求又具有雄安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公共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高品质的社工服务,让老百姓满意、让老百姓受益。(记者: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