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联播

湖北武汉:拓展智慧社区新场景 共创幸福社区新生活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23-11-15 10:40:4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拓展智慧社区新场景 共创幸福社区新生活”为主题,按照“小切口、深挖掘、出经验”和“面上推进、整体提升、点上集成”的思路,推进各社区立足本土特色,整合提升城乡社区智慧治理平台效能, 以拓展共治、平安、服务、文化、活力多维场景为目标,致力以数字赋能实现“党群如亲、居有所安、事有优办、治有新风、呼有众应”,打造富有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基层治理单元。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建建设的不断提速,社区作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迎来了全方位智慧升级。但在这一过程中,现有智慧社区场景也普遍存在着缺少人文内涵、场景关联度低、用户体验感差等难点和痛点问题。究其本质,是在这过程中如何处理智慧与场景的关系问题。到底是围绕技术构建应用场景?还是立足于社区场景引入技术手段,使技术服务于场景?

  经开区的智慧社区建设以场景打造为切入口:引导各个社区深入挖掘和关注本社区的人口结构、消费结构、文化构成、街区形态乃至发展阶段等众多具体要素,进行社区智慧场景创建的顶层设计,基于社区各自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立目标与主题。在此指引下推动对既有场地、社群团队及品牌活动等要素的整合提升,打造居民可感可及、可触可达的公共空间,不断凝聚人群、运营社群、传递价值、形成公约、塑造规则,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区场景。在此基础上,聚焦社区的痛点、场景的特点引入相应的指挥系统、技术设备、运行机制,为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以智慧服务场景,以技术赋能治理,走出一条“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之路,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独特的“经开经验”。

  以“联”筑力  以“智”谋祉  党群如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模范、统筹、协调作用,用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这是为了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新期盼和新要求。围绕此,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创建省级基层治理创新试验区为契机,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发动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为抓手,重点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以密切的党群关系,高质量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深化党群联动  “聚好一团力”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和谐的党群关系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把党的根基驻扎在基层群众之中。经开区各社区积极推动党员和群众的和谐共融,通过党群联动机制,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凝聚起上下一心共建美丽、和谐社区的强大合力。

  动员多元主体,汇聚联动合力。升官渡社区发动党员力量,推选出一批政治觉悟高、服务意识强、能力素质优的楼栋长队伍,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增添红色动能。通过宣传招募、社区活动中挖掘引导、居民互荐等方式挖掘培育楼栋长、楼栋志愿者、楼栋党员、居民骨干等服务力量,目前社区共有20名肯干事、会干事的热心党员、群众经过推选加入楼栋长行列。楼栋长与社区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等共同组成网格服务团队,打造楼栋文化和楼栋服务,成为服务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以党员带头、志愿者带动、居民参与的方式,积极动员多元主体积极配合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建设多元共治的和谐社区新图景。

  建设服务阵地,打造联动平台。龙湖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五微治理”模式,利用社区公共众享空间阵地开展“每月一商议,每季一审议,每年一评议”的微协商活动。用社区“微阵地”激活架空层“共享空间”,为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搭建相互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的共治平台。通过公共空间建设,社区党委将13处主题的楼栋架空层打造成为党员组织活动、骨干党员服务岗等服务阵地。逐步架起社区党员干部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有效拉近了党组织和居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搭建智慧平台   “织密一张网”

  智慧平台助力是新形势下社区治理的新理念,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模式。智慧社区的打造不仅能够实现提高社区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社区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也可以在智慧平台建设过程中密切社区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网。经开区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扎实推进“i武汉i家园”等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建设,实现社区党建服务信息化管理、智能化运行,智慧赋能夯实基层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

  发挥党建轴心作用,把握智慧治理“方向盘”。枫桦苇岸社区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实现社区数字化治理。依托智慧平台建立起“社区输入+网上推送+部门响应”的工作模式,将社区突发意外或事件信息实时发送到社区应急服务队队员系统中,保障事件处理时间。社区应急服务站由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中的党员干部以及物业安保人员等组成应急志愿服务队,依据不同类别的紧急情况排除相应队员进行处理,现场高效排查、及时劝阻、解决隐患,助力社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智慧平台与应急服务站的完美配合,有效地降低了居民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助力社区应急管理。

  拓宽党员服务渠道,打造智慧治理“同心圆”。金域蓝湾社区通过“三方联动”、“HOME议事厅”、“空中议事厅”,完善线下、线上双渠道收集民情民意、协商议事、社区协调落实、居民代表跟踪监督的治理模式。以“平台合一、同心共治”的服务模式,做实“党建引领+物业+居民”治理工作,每月定期召开“三方联席”会议,坚持大事小事商量着办、协商着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激发社区治理活力。乌金山社区也建立了线上线下双渠道的居民反馈机制,把社区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等充实到服务队伍中,建立“党员中心户”、“楼栋长”机制,线下通过“敲门行动”,线上依托网格微信群建立“议事会”网络,让居民有事、有困难可以随时随地说,基层党组织事事知、步步解。

  聚焦社区服务  “共绘一张图”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服务主体和服务业态更加丰富”。社区服务是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只有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温暖群众、凝聚人心。经开区瞄准居民需求,聚焦居民的需求清单,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实现社区服务共建共治共享。

  点亮“微心愿”,共筑幸福梦。经开区通过“面对面”、“心贴心”主动征询群众意见,把群众日常关心的大小事放到心中,把事情办到人群民众的心坎上,让群众真正点头认可。龙湖社区以妇女群体需求为导向,建立心理疏导志愿队伍,积极探索心理疏导模式,打造女性健康“心灵驿站”。经开区水务和湖泊局的党员干部认领龙湖社区困难家庭的微心愿,进行一对一帮扶,利用“i家园”发布居民需求清单,让更多的党员从居民生活的日常小事做起,努力做居民的贴心人和暖心人,不断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实现党群的双向互动,让社区的温暖触手可及。

  汇集“群智慧”,共建幸福家。经开区践行共同缔造理念,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枫桦苇岸社区发动党员和群众集思广益共同治理社区疑难杂症,由社区牵头,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成立“一路阳光”车棚共管志愿服务队,群策群力、自主管理,制定电动车停放公约,约束规范停车行为。乌金山社区以党员带头议,带动群众议,发挥拆迁小区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通过开展“社区开放日”一系列活动,将社区治理事务决定权交还给居民,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一起唱响幸福生活的集结号。在乌金山社区的儿童广场建设过程中,区内居民纷纷建言献策,通过居民投票的方式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并且社区组织区内儿童与家长一起“废物利用”,装饰社区儿童广场,共同绘制幸福社区。

  经开区通过打造共治场景,建立起党员与群众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形成了“党群如亲”的和谐关系。真正强化了居民“社区是我家,我为社区代言”的主人公意识,推动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增强了社区和居民的粘性。构筑党建引领、党群联动、智慧赋能、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局面,以真心真情搭建党群关系“连心桥”,推动党群关系快速升温,共同缔造美好幸福生活。(作者:高宇飞)

  以“调”促安 以“智”化险 居有所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近年来,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平安湖北建设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社区“平安”场景,为“经开居有所安”保驾护航。具体针对辖区内部分社区基础设施功能老化、年久失修,电瓶车“进楼入户”、住宅高空抛物等屡禁不止的危险行为。经开区着力于以“调”促安、以“智”化险推动安居建设。

  多元协同 共创和谐安居环境

  经开区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是一项关系到居民生活舒适度的“幸福工程”。沌口街道万家湖社区以“绣花”功夫,启动沌口六村综合改造项目,邀请社区、物业、居民代表征集改造的意愿和需求,并就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进行充分协商,及时解决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告别砖瓦房,迎来电梯房,让棚户区呈现“新”面貌,焕发新生机。

  枫桦苇岸社区原先只有两处露天非机动车棚和一处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点,且充电桩数量有限。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日益增加,飞线充电、电动车占道停放的乱象屡禁不止,滋生安全隐患。为了从源头消除隐患,枫桦苇岸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充分商议,在深入走访调研、听取民声建议、摸排小区电瓶车数量的基础上,决定将露天的停放点进行先行试点,采取室外充电桩形式,增设2处智能充电桩。

  “过去小区里不少邻居给电瓶车充电靠‘飞线’,从家里拉插座下来给楼栋里的电瓶车充电。”枫桦苇岸社区居民介绍,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反复宣传,她跟社区的邻居们了解到“飞线”充电的火灾隐患,今年5月,电动车棚建设完工,“充电桩多了之后,我们充电也更加放心了。”

  经开区各社区充分利用当前资源,有效吸引居民和相关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事务,在尽量满足居民的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对车辆乱停乱放、环境卫生等进行规范管理,营造和谐、文明、安全的居住环境,同时有效激活各主体参与活力。

  建强队伍 凝聚平安建设合力

  为构建和谐安居的社区环境,经开区调动起每一个关节,每一个细胞,创新社区调解的方式方法,结合社区特色各具特色的安全巡逻制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社区平安建设。

  为增强辖区居民安全出行意识,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交通环境,沌阳街金域蓝湾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电动车文明安全出行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在小区通行要道向过往的居民宣传文明出行政策,号召居民骑行电动自行车时规范佩戴安全头盔,不违法载人,不闯红灯、不逆向行驶,主动为自己的电动车登记上牌等。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辖区开展入户宣传活动,发放文明城市、平安社区建设宣传折页、调查问卷等,引导居民客观公正填写调查问卷,并耐心听取居民对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和平安社区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提高辖区居民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营造安全和谐的社区氛围,金域蓝湾社区志愿者向居民发放防诈骗、防范传销、非法集资等宣传资料、宣传“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内容,大力宣传平安建设意义,增强居民治安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宣传防盗、防火、防诈骗等各类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治安防范知识,并细心解答现场市民的一些问题,重点讲解各类常见诈骗手法,呼吁居民积极投入到平安建设中来,共同创建和谐平安社区。

  军山街道蒲潭社区培养“平安少年队”志愿服务组织,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让孩子们在社区里享受充实的课余时光,并发挥优势特长共同维护和管理社区平安,从小养成安全意识,成为社区安全参与者及正向号召者,从而让社区居民形成安全意识。警觉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经开区各社区续开展各类社区平安建设宣传活动,突出“实效性、精准度、覆盖率”,不断壮大宣传队伍、筑牢阵地防线、聚焦重点人群、加强指导监督,确保各类宣传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根据不同年龄群体的多层次需求,整合吸纳多方力量,打造“知识普及—服务监督—反馈收集—调整改进”的良好闭环,擦亮居民看得见、听得到、肯行动的平安建设品牌。

  智慧赋能  夯实平安社区数字基底

  为减少社区安全风险,经开区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更高效能的“智慧平安社区”,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经过不断的磨合和摸索,经开区依托“美丽社区安全管理应用平台”建设起数据自动填报、服务自动管理、社区智能监控、线上线下结合的“双线并行”智慧管理体系。

  军山街道龙湖社区在线下以“高空抛物要杜绝,头顶安全要守护”为主题,一方面积极引进“美丽社区服务平台”,通过在社区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补抓违规行为并发出警报提醒。据负责人介绍:“龙湖自安装完高空抛物摄像头一个月以来,成功‘破案’3起,在摄像头的威慑作用下,小区高空抛物次数明显减少。”在此基础上,龙湖还积极组织涉案楼栋居民召开平安议事会,一起协商如何杜绝频发的高空抛物事件。通过居民议事会有效带动社区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和谋划,大大提升了社区公共安全意识,动员了更多内在力量参与到社区的自治共治中。

  智慧技术不仅在议事方面发挥作用,还切实进入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建设的智慧监控系统、智慧停车系统、智慧图书共享系统、智慧健康管理系统等,涵盖居民的衣食住行医等各类需求,大大提高居民办事的效率,提升居民获得感和满足感。目前官士墩、金域蓝湾、绿荫路等社区已经覆盖智慧门禁系统,全面掌握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建立全息档案尤其保护“一老一小”出入安全,通过抓拍记录社区陌生人员信息,研判社区潜在风险,必要时与公安等部门联系处理。

  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经开区多元协同,共创和谐安居环境;不断建强社区队伍,凝聚平安建设合力;以智慧基建为抓手,统筹多方资源,夯实平安社区数字基底,有效培育了居民主体性,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夯基赋能。(作者:孔维纯  刘翠茵)

  以“需”绘景  以“智”融情  治有新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之一,这不是一个抽象、玄奥的概念,而是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当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区发展类型逐渐复杂化,居民诉求日益多元,基层治理出现了社区服务项目相对单一、居民认同不高、邻里关系松散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公共空间为载体,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各社区通过听民声、访民情、谋民意的方式精准对接居民需求,采取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积极探索以“需”绘景,以“情”促融的服务场景,以民生福祉为核心,让居民需求有回应,社区治理有温度,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精准定位纾民困 上下一心转作风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要以民众需求为出发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武汉市经开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居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精准定位民众需求,因地制宜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辖区内各社区通过调研和访谈等形式深入居民家庭,聚焦居民“烦心事”、“忧心事”,梳理制作居民“需求清单”,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新需求。

  智访民情,“心中有数”。乌金山社区建立线上、线下双渠道意见反馈机制,线下通过走访居民家庭,广泛收集梳理民生问题和群众诉求;线上依托网格微信群建立“议事会”网络,让居民有事、有困难可以随时随地说。依据区内老年群体、退休人员多的人口现状,聚焦空巢、困难、体弱多病等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根据老年人生活状况、现居住情况、养老意愿服务项目建档造册、分类管理,从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区域延伸拓展至开展智能手机培训等呼声高的民生服务,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学。

  瞄准需求,细化服务。全力北社区作为经开区的一个职工社区,针对企业双职工家庭无暇照顾孩子的困难,成立“四点半学校”托管班,为随迁子女提供托管服务,解决职工型社区的家庭难题。除提供日常托管、课业辅导外,每周开设一门书法、画画、舞蹈等兴趣课程和手工、棋类、课外读本等益智活动,且每月开展素质拓展,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全力北社区职工子女托管班的优质服务为区内儿童搭建起健康成长的“服务链”和“保障网”,使其获得了“全国工会爱心托管班”的荣誉称号。通过瞄准居民生活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细化便民服务,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

  空间营造谋民意 服务场景予惠风

  公共空间是促进邻里交流、推动社会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场所。在场景理念营造的推动下,公共空间营造日益成为回应居民美好生活愿景的重要载体,对提高社区宜居性、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汉市经开区以构建新时代邻里关系为桥梁,以改善民计民生为着力点,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生命线,推动社区公共空间营造。

  盘活空间,“服务有位”。全力北社区利用社区闲置空间,将职工宿舍的一间储物间打造成了党员的活动站、职工的服务站、政策的宣传站、邻里的交流站等,将办理证件、政策咨询、会友交流、借雨伞等服务扎根于舍,将社区服务与重塑邻里关系相结合;并成立“365帮办组”,通过开展“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六种服务形式,每月到企业开展一次上门集中服务,每天将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十点,以解决职工白天无暇办理政务服务等问题,做到大门常开、职工常来、服务常在。以真情换真心,以真情换实情,切实打通干群之间、居民之间的“心理墙”。

  活动齐聚,重塑邻里情。金域蓝湾社区通过升级改造,为居民打造出优美的居住环境,区内绿地率达38%。同时,将日常乱停乱放的社区架空层改造为“乒乓球运动空间”和“强身健体空间”。把健康观念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架空层逐渐成为小朋友运动、老年人锻炼、乒乓球比赛的主要阵地,构成了金域蓝湾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升官渡社区通过“彩虹之家”服务站点每月向居民提供医疗、缝补、理发、修鞋、照相等爱心便民服务。根据居民需求,各类服务轮番上阵,服务人次1200余人,在社区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扎实开展为民服务的各类活动,让居民享受更多的服务和便利。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加强邻里互动性,打破居民之间的陌生感和隔阂感,塑造“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邻里观念。经开区致力于营造“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服务氛围,推动实现“比邻而居”到“睦邻善治”的转变。

  志愿服务暖民心 整合资源送春风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区治理的得力助手。它既能弥补社区治理中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不足,也能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为社区注入新鲜活力。武汉市经开区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社区治理,通过链接多方资源,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链接资源,“助力有策”。捞子湖村通过“敲门行动”走访特殊人群、弱势群体等,实现“零距离”为民服务,敲开村民的家门,走近群众的心门,守护大家的安心门。同时,链接医疗资源、专业社工,开展便民惠民义诊巡诊活动,在诊疗的基础上,为空巢老人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在家门口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身心疗愈服务。枫桦苇岸社区在“一米阳光”项目的基础上,围绕居民的“微诉求”衍生出一系列志愿服务队,目前成立了7支4类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遍及环境整治、车棚管理等各个领域,一梯一策助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志愿服务把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到“家门口”,实现志愿服务人人、时时、处处皆可为,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变为“最好一米”。

  激发活力,汇聚能量。志愿者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对社区善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志愿者的开发与管理放在首要位置,更加注重发现志愿者、培育志愿者、凝聚志愿者。在志愿者的管理方面,升官渡社区为志愿服务队开展赋能培训,培养志愿骨干,提升其服务的组织能力和专业能力。乌金山社区和升官渡社区建立了志愿积分管理制,搭建起志愿服务与公益商铺兑换网络,激发志愿者的内生动力。志愿者通过参与活动、提供服务等获取志愿积分,以积分兑换物资橱窗、爱心企事业单位的优惠措施及社区其他服务的优先权等,不断壮大志愿团队的规模,提升志愿力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民生无小事,树叶总关情。”武汉市经开区作为居民的“贴心人”,精准聚焦居民需求,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服务模式;以服务场景为载体提供便民惠民服务,培育塑造新时代邻里关系;以情感链接为桥梁汇聚多方力量,传承志愿服务接力棒。优化社区服务供给,树立社区治理新风。(作者:杨 瑞)

  以“趣”成队  以“智”强社  呼有众应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这是习近平在广西时考察调研时的殷殷嘱托,强调在基层治理中要多组织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趣味的回应中凝聚群众,团结群众。具体到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在于如何应对随着城市更新发展,出现的邻里关系淡化,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现实难题。为此,经开区着力于以空间营造和活动设计为着力点构建文化场景,注重以文化人、以文养德,繁荣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各社区通过兴趣建队伍、标识显特色、公约筑社群,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主体作用,激发基层治理内生活力,展开了一场以文化“软实力”提高社区治理“硬实力”的生动实践。

  “趣”聚众长 “兴”邻里活力

  经开区通过兴趣“搭台”贴心解决居民需求,通过面对面活动弘扬邻里亲情,实现“爱”在社区里;通过点对点服务回应居民需求,实现“暖”在社区里。群众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回归,找到家园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更提升了幸福感,进一步完善“友邻相伴、守望相助”的文化场景。

  破“心墙”,增进社区邻里情感。邻里文化萌生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居民间因有共同的兴趣而从陌生走向熟悉。经开区以兴趣爱好为依托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破“墙”组“圈”提升社区凝聚力。枫桦苇岸社区通过“圆桌会议”的方式梳理了社区居民的“需求清单”,立足辖区实际,盘活现有志愿服务资源,吸纳辖区内有不同爱好的居民们积极报名,先后开设了书香枫桦、创意手工、枫桦柔力球团队、枫桦跑团等12个“睦邻艺社”兴趣班吸纳200余人。社区本着“乐学枫桦 暖心善邻”的精神,鼓励居民在锻炼、提高自己的同时,以兴趣为纽带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促进小区全年龄阶段的居民集体参与,打破居民之间的陌生感和隔阂感,塑造新时代城市社区的邻里关系,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金域蓝湾社区通过业主自荐、活动招募等方式,将兴趣达人、技师匠人等280余人吸纳入12支文艺团队。依托区域化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居民活动中心等阵地,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展示、月月有演出”的文化活动局面。居民反响热烈、参与积极,切实把邻里共享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汇“能量”,激发居民参与意识。社区是所辖区域内所有人的社区,要最大限度地把社会力量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经开区以“兴趣为媒”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变“社区独角戏”为“全民大合唱”。枫桦苇岸社区由居民自荐、推选的代表通过“圆桌会议”梳理需求,并联动辖区幼儿园、企业、服务组织盘活文化资源,服务居民近千人次。龙湖社区以20位文娱爱好者为主体,打造亲子活动品牌,在小区轮流展示居民文化作品,普及家风家训、孝亲敬老、邻里互助等有关主题文化,以小手牵大手方式带动社区居民从牌桌到书桌。经开区通过社群助推、居民参与,使社区力量从“分散”到“凝聚”、居民责任从“缺位”到“归位”,如今的经开区已由过去的“有事找社区”变为现在的“有事先商量”,以兴趣为牵引组建的团队不仅在文化宣传、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成为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标”出品牌 “识”文化特色

  经开区着力于空间运营,通过外部引入专业动力、内部激活社区活力强化标识导视系统,构建情感共通、价值共同、文化共融的韧性社区生态,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文化场景。

  “小空间”凝聚“大智慧”。留资源、拆搭建、改形态,小空间成为环境舒心、安居放心、邻里同心的社区品牌。经开区让居民担任“设计师”,使新空间既有颜值又接地气。金域蓝湾社区针对小区内原有的废弃喷水池广场改造问题,社区联合业委会、物业多次召开“三方联动会”,物业企业线上发布调查统计表,3900余名居民参与意见征询,同意率达80%。通过公开招标、“三方比价”的方式,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从材料比选到价格比对,从现场监工到项目验收,业委会成员和居民代表全程参与,积极发挥监督作用,确保施工质量达标,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全体居民监督。改造完成后组织开展“社区趣味运动会”“妇女节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5场,新空间成为社区开展“科教文卫体”活动的主阵地。枫桦苇岸社区在充分了解社区文化、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小区架空层为着力点,依托“睦邻艺社”兴趣班,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重构公共空间、用居民作品装点架空层空间,丰富“一米阳光”品牌,通过局部微更新,发挥居民“主人翁”意识,保留人文底蕴。

  “小楼道”汇聚“新文化”。经开区立足“人、文、地、景”实际情况,凸显社区历史风貌和集体记忆。升官渡社区挖掘社区人文资产,居民自行规划,建设“一栋一品”特色文化,为楼栋“立人设”。从“硬件”改造与“软件”培育双入手,在以邻里互助文化为主题的楼栋内通过剪贴、绘画、涂鸦、悬挂等方式建设楼道墙上文化,营造良好楼栋文化氛围;在楼栋门口,联合志愿组织、楼栋居民骨干和志愿者等,根据楼栋文化,定期开展红色传承、环保健身、孝老爱亲等特色楼栋文化志愿活动,为居民提供便民、暖民、益民服务,打造楼栋文化品牌。

  “公”享秩序 “约”时代新风

  经开区大力实施社区居民自治赋能工程,将公约建设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坚持在制定时让居民广泛参与和表达,在行文上贴近居民阅读喜好和习惯,在成文后构建落实保障机制。在整体社区公约的基础上,继续细分场景创新性地制定了青年公约、读书公约、花园养护公约、公共空间使用公约等,全面推动社区公约修订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移风易俗、崇德向善”的文化场景。

  以“智”促治,多方响应公约建设。公约能否落到实处,获得居民认可是关键。经开区坚持多方参与、民主协商、专业督导,形成了一批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特色公约。在青少年文化活动公约制定过程中,升官渡社区主动造氛围,利用QQ群、微信群、公告栏等公共平台对公约拟定工作进行宣传,鼓励居民通过“自发、自主、自为、自律、自管”的形式,完成公约制定工作;集意见,通过社区群聊、居民代表会议、党员代表会议、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站位社会、社区、个人等多个层面,力求形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居民认可的社区公约;问专家,组织协调专家团队对公约建设工作开展2轮全覆盖现场督导与5轮重点社区现场督导,并就公约制定工作进行为期五天的一对一线上答疑。通过承策启智,实现公约制定应需求、贴实际、显文化。

  守“约”而和,协力共建和美社区。公约执行是公约建设工作的“后半篇”文章。经开区聚焦党员、楼栋长、青少年等居民骨干力量,建立公约落实督查小组与公共事务“红黑榜”等,探寻公约“我制定、我承诺、我执行”的有效路径。蒲潭社区挖掘青少年引领潜力,鼓励青少年参与读书公约的制定与实施,以孩子带动家庭、家庭带动楼栋、楼栋带动小区的形式,已有效解决杂物乱丢、乱涂乱画、无序取阅、撕毁书刊、高声喧哗等各类矛盾纠纷百余起。同时,举办了捐书活动、跳蚤市场旧书置换活动,收到居民捐赠书籍百余册,涵盖经典名著、现代文学、儿童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类别,内容十分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阅读需求。经开区从前期社情民意的收集,到中期居民代表大会逐字逐句修改,再到后期将公约张贴小区各处强化执行,充分激发居民主体意识,让公约建设工作真正实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目的。

  经开区通过建构文化场景,撬动居民参与热情,变“被动参与”为“主动作为”,形成了“有呼必有所应”的互动模式。社区把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关心一老一小成长、破除邻里隔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在此过程中,群众感受到社区的温暖,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持续增强,主动支持参与社区各项工作。通过实现“群众有所呼,社区有所应”实现,推动“社区有所呼,群众亦有所应”的实现。(作者:黄艾玲)

  以“场”建家  以“智”提质  事有优办

  伴随城市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社会对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求不断加深。基于此,作为武汉经济发展主战场、工业经济顶梁柱,经开区积极应对城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难题。通过扎根一线、智慧助力、服务上门的方式,聚焦民众需求、链接全域资源、凝聚多方合力,积极探索符合经开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的事有优办新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扎根一线  企民需求同聚焦

  经开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堵点难点问题,完善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着力破解关键掣肘,聚焦细化社会需求,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直下基层,聚焦需求有温度。乌金山社区以“党员议事厅”促进社区力量下沉。升官渡社区以楼栋长、居民骨干及下沉党员、下沉组织等红色力量作为人力支持,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直下基层,直面难题,主动服务、积极作为,扎根一线、融入群众,将基层之事放心中、把群众冷暖记心间。

  直奔企业,回应需求有响度。全力北社区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坚持进行企业走访,到企业倾听他们的意见;每月进行上门服务,了解他们的困难及需求。近年来,经开区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从便利企业办事角度出发,为企业解决了增设停车位、升级改造体育馆、加装厂区门口照明灯、规范快递投放点等诸多痛点难点问题。同时,通过人才奖励、政策宣讲、创业指导以及人才交流会等诸多方式创新性服务人才,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直面群众,解决需求有力度。乌金山社区以居民需求为第一准则,通过“敲门行动”,广泛收集梳理民生问题和群众诉求。蒲潭社区积极搭建群众议事平台,把每个居民都纳入一个或多个社会组织中,有序参与共谋协商,找到“最大公约数”,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通过直面群众,将社区居民作为谋事办事成为成事的参与者、亲历者、获得者,充分发挥居民主人翁意识,及时回应群众关心关切问题,将群众需求、百姓冷暖放在中心位置、当做首要工作,以民之乐为乐,以民之忧为忧。

  智慧赋能  办事成事有妙招

  经开区坚持智慧可及。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贴心暖心的高质量服务。不断提高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推动政务服务区域间均衡发展,打破政务服务时间、空间、资源限制,突破各类体制机制约束,致力于打造政务服新模式,更好做到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智慧赋能,打破时空限制。经开区推广政务办理24小时自助服务,推动集成式自助终端向社区、园区、商场、楼宇和银行、邮政、电信网点等场所延伸,推动更多事项全称自助办理,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设计、研发“电子网格员”系统,全时段、全天候为辖区居民提供办事指南、自助申报、政策解读、需求反馈等诸多智能化服务,有效解决居民政务办理时间冲突、空间受限、政策推广有限、紧急情况突发等诸多难题,推进“互联网+电子政务”“互联网+居民服务”建设,让政务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方便群众,在群众身边、在群众心间。统筹网上办事入口、规范网上办事指引、提升网上办事深度、规范政务服务办理方式,线上线下并行提供服务,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大办事环节精简和流程再造力度,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度。

  智慧链接,推动服务有效。乌金山社区依托网格微信群建立“议事会”网络,让居民有事、有困难可以随时随地说。金域蓝湾社区建设智慧平安小区,主动开展安全防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数字赋能,提高工作质效。打通“数据孤岛”,实现社区管理“事前及时发现、事中高效处置、事后科学评价”,提升社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经开区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政务服务路径,更好统筹、更快推进,不断推动服务有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服务上门,为民便民无末梢

  经开区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从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角度出发,推动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强的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提供集约化、套餐式服务。

  多方协同,集中办理。枫桦苇岸社区联合多方力量成立环境卫生督导队,采取“整、攻、防”的方式,集中办理环境整治事项。金域蓝湾社区联合物业公司,集中办理社区有关治安事件,做到发生案件必到现场,努力把风险隐患防控在基层社区,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全力北等社区积极下基层、进企业,为相关人员现场服务、一线办公,最大程度突破时空限制,让难题不出企业、不进家门。龙湖社区在初心广场上举办热闹非凡的公益集市提供便民服务,举办工具包漂流、慈善募捐等丰富多彩活动,工作人员们变身服务员,为居民们提供贴心、细心的服务。官士墩社区联合12家共建单位,链接辖区爱心商户资源,以“慈善铸就梦想,同心缔造幸福”为主题,开展首届社区节暨公益慈善晚会。通过公益集市等丰富多元的活动,经开举全域之力,集中力量为辖区居民提供集成化便民服务。

  入户关怀,服务上门。官士墩社区依托各类现有资源,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全面摸底排查,摸清真实底数,明确分类帮扶措施,将特殊困难老年人纳入重点关爱服务范围。此外,针对社区孤寡老人、空巢独居老人、失独老人、低保户、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等脆弱群体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关爱帮扶服务,加强电话联系和日常走访,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购物、就医、心理疏导等。经开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难题为抓手,统筹各方力量,链接全域资源,前置政务服务平台,不断扩充、拓宽、加深为民服务力量,将资源引进共用最细化,将资源有效利用最大化,将资源产出成效最精化,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产出率,最大程度突破资源不足、力量不强、动力不够等诸多难题。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务服务只有将人民关切、百姓冷暖放在中心、首位,方能做精做细、行稳致远。面对辖区内发展增长快、生活向往高而资源力量有限、服务内生动力增长乏力等诸多难题,经开区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采用多维并举、扎根一线、全域链接等工作方法,做强服务主体,聚焦对象需求,汇聚多方力量,链接全域资源,用好政策红利,以超前意识、全局观念、创新思维、实际行动解难题、促民生、细服务,以优质的场景营造打造优质的办事平台,让事有优办在经开区立得住、站得稳、走得远。(作者:田迟)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基层治理,党建引领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