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杭州:《社区公约》为何在红梅社区如此有效

来源:青年时报 发布时间:2016-04-21 09:28:12

   对不少社区来说,常常有一些棘手的“小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可能是楼道乱堆杂物,也可能是楼上晾衣服不甩干水。这些“小问题”看似小,但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因为它没有明确的法规条例来制约。

  对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来说,处理这些“小问题”很有一套。自从7年前,社区开启了居民自治,渐渐地有了由居民自己亲手起草、表决、最终投票通过的《社区公约》,处理起邻里间各种琐碎又繁杂的纠纷,有“约”可循,有“条”可依,不仅本社区居民点赞,其他社区闻风也纷纷称好。
 
  昨天,街道还特地组织辖区其他社区到红梅社区,学经验,找窍门,摸门道,看看居民到底如何自治,将这套居民自己“管”自己的好法子推广出去。
 
  之前小区乱象屡禁屡生 老小区的通病几乎都有
 
  走在现在的红梅社区里,外墙簇新又规整,镂空设计的墙体既美观又缓解了一楼居民采光难的问题,墙底上绘着文明讲礼的《公约》,飞扬的毛笔字和可爱的漫画相得益彰,整洁干净的道路旁点缀着绿树红花。整个社区明亮,又透着满满的活力。
 
  看到此景,很难让人跟1995年刚成立的红梅社区联系起来。红梅社区大部分是拆迁回迁房,人员结构比较复杂,低收入人群相对集中。老小区有的通病几乎都有,破墙开门,毁绿铺道,乱搭乱建随处可见,还屡禁屡生,怎么整治都治不了无证摊贩和流动摊贩。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脏、乱、差。
 
  社区里的纠纷还是小问题,比如楼道里杂物随意乱堆,楼上衣服没拧干就晒,还吧嗒吧嗒滴着水,楼道门总有人忘了关而存在安全隐患……然而这些看似细小的矛盾,解决起来却有些困难。这些小纠纷几乎都在道德层面,没有明确的法规条文能约束,也没有相关政府部门能插手介入。
 
  那么,如何能长效解决这些并不小的“小问题”呢?
 
  57岁的王大伯印象很深刻,2009年,社区探索成立了“民情议事堂”。“‘民情议事堂’就是专门处理‘疑难杂症’的‘衙门’。”王大伯说。
 
  与居民讨论制定公约细节 全体居民代表表决后生效
 
  2009年,红梅社区试行民情议事制度,创建了“民情议事堂”,打算用社会舆论的力量,采取大家共同评说的方式,抨击社区的不良行为,褒扬文明事例,及时制止和纠正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民意落实在社区。
 
  “民情议事堂”下有民情观察员、民情协调员、民情直递员。换句话讲,就是广开言路,社区有什么问题居民说,居民有什么矛盾自己讨论,自己解决,自己管理,自己监督。这样一来,一下子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2010年,社区创建了“志愿社团”,分成五大组,有社区治安维护社团、环境卫生监督社团、民生信息联络社团、领里关系协调社团、民情民意接待社团。这么一个顾名思义的责任居民组织框架一构成,居民事、居民说、居民管的热情更高涨了。
 
  顺理成章地,以“民情议事堂”和“志愿社团”为基础,起草一份更体系化的《社区公约》就提上了日程。在热心居民的提议下,社区决定制定居民自治公约。
 
  社区在公示栏、每个楼道、微信平台等都发了告示,给热心居民代表发白纸,让居民把目前小区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需要约束的问题都写上来。以问题为导向,再筛选、归类,最终整理出一份相当接地气的公约初稿。
 
  社区又邀请了社区监督小组成员、社区片警、街道城管执法人员、以及社区律师共同讨论制定出了一份公约的表决稿。最后由全体居民代表以书面表决的形式通过公约,并最终生效。
 
  《社区公约》发布当天,红梅公园里挂了很大一面宣传条幅。每个人都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因为这是一个承诺。
 
  将乱搭的天井整治成了文化墙 如今已成老小区天井整治模板
 
  经过7年多民主自治模式的摸索,如今的红梅社区新“公约自治”的体系已经完整又成熟。
 
  在社区的宣传橱窗最显眼的地方,贴着2015年4月最新修订版《社区公约》,共12条。有些针对老小区比较常见的问题,比如“不向阳台外泼水、扔垃圾,晾晒衣物脱水甩干”,“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不将垃圾堆放在走廊”;有些则是社区量身定制的,比如“住宅周围不乱搭乱建,天井不破墙开门”,“不私养家禽家畜,不在公园和树上晾晒衣物”。这份以社区问题为导向的《公约》,内容十分接地气。
 
  有总的《公约》,还有更为详细的《细则》,要靠民主“践”约和民主“督”约。
 
  社区专门的“民情会客厅”来负责收集民意,每天有社工和热心居民值班,接待反映问题的居民,若是一般的个别现象就“就地解决”,若是共性的社区问题就移交到“社区圆桌会”。
 
  “社区圆桌会”就是之前的“民情议事堂”,专门诊断社区的“疑难杂症”。张大妈是热心居民团的一员,说起社区天井乱搭乱建这个“老大难问题”,张大妈忍不住吐槽:“以前这里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架子和棚子!”
 
  天井乱搭问题几乎牵扯到了每个楼道。于是,凡是涉及的每幢房子,社区都以幢为单位召开违建住户见面协商会,同时邀请受影响的同幢居民代表参加,大家一起坐下来好好谈。“社区圆桌会”就是把发言权交给居民,邀请居民一起出点子、想法子。
 
  最后,所有整改方案和进程向全体居民公示,接受居民监督,共同参与制定的《一楼天井规范细则》,使得天井整治方案的制定有了充分依据,明确规范一楼天井搭建,不论新旧违建,一并整改。最终涉及的111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69处破墙开门全部封闭,统一成社区文化墙。这也成为了老小区天井整治的模板。
 
  发起“随手怕”全民监督 让所有人加入到自治队伍
 
  红梅社区“公约自治”有两大利器。除了“社区圆桌会”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极具特色的公约监督委员会,包括公约监督小组专业监督和“评议台”“随手拍”的全民监督,主要由居民代表组成。
 
  与对内的监督管理的“志愿社团”不同的是,这个公约监督小组是专门针对小区物业,每周一会客,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考评,每年一提议。《文明楼道公约细则》有没有落实到位,《文明停车管理细则》有没有认真履行,《天井规范细则》是不是有人动了歪心思,《店铺管理细则》会不会有个别店铺死灰复燃,都是他们的督查范围,但是从物业的管理出发,若是发现违反《公约》,就在考核里扣钱,这么一来,《细则》的约束力度大大提高了。
 
  “老百姓最容易和老百姓沟通,老百姓也最听老百姓的话。”公约监督小组长刘祥新说。自从社区发起了“随手拍”的全民监督,只要你发现社区内的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就拍照上传到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社区会定期把这些照片集中展示在红梅公园的“评议台”上。
 
  “有些照片里的车子乱停,车牌号等信息都不会打码。因为这就是居民自己发现的,也是为了让居民看看,自己来说好与不好。”红梅社区书记孙燕芬说,这约束力比社区出面去教育和管理强太多了!
 
  其实,很多社区都有《社区公约》,有些收效甚微,为什么红梅社区能做到全民参与、如此生效?
 
  “有总约,也有细则,这样才更有约束力。”孙燕芬说,如今《社区公约》慢慢成熟后,社区已经开始推出《楼道公约》,不断细化,让所有人都参加到自治的队伍中,这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责任编辑:王平
标签:《社区公约》,红梅社区,社区自治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